您现在的位置: 玉吊钟 > 玉吊钟分布 > 正文 > 正文

她从一介平民女子蝶变为大宋皇后皇太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2 14:49:38
恭圣仁烈皇太后

作者

鲍艺敏

她一生都在书写传奇。

她从一介平民女子蝶变为大宋皇后、皇太后。

她集权势与才艺为一身。

她融胆识和智慧为一体。

她用行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时间回到年前,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让位于养子赵昚,是为孝宗,开启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康的“乾淳之治”。也正是这一年的二月十二日子时,淳安潦家源山坞(里商乡皇后坪村)一户农家小屋,诞生了一个女婴,那夜清亮的啼哭声,响彻整个山坞,不独惊扰了这个小小的山村,此后这个女人发出的声音更是震动了南宋的宫廷,波及到全国,影响并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她便是谥称“恭圣仁烈皇太后”——杨桂枝。

话说是夜掌灯时分,杨纪早早请了稳婆来家,妻子张氏今日临盆,晚饭后肚子隐隐作痛,杨纪不敢怠慢,却又插不上手,坐在堂前单候着动静。也不知过了多久,恍恍惚惚看见一个白发老头,进得门来,手里拿着一枝丹桂,递交给自己。杨纪犹觉诧异,这不乱了季节?正未及细究,鼻子里已扑进一股丹桂香气,心想种在自家庭院也好,于是起身来到门外,但见满院紫气氤氲,不禁有些看呆了……

“生了,生了,是个女娃。”

杨纪猛然被叫声惊醒,耳边传来阵阵啼哭之声,穿云裂帛,好生清亮。他忙起身随稳婆来到屋内,但见母女平安,皆大欢喜。

这一年杨纪38岁,此前原配刘氏已为他生了四子一女,长子次山、次子岐山、三子望山、四子冯山。大女儿名叫兰枝。杨纪望着眼前的女婴,想起刚才那个梦境,忽有所感,顾对张氏说,小女就叫桂枝吧。

桂枝自幼性幽含雅,温婉聪慧,很讨得四邻喜欢。杨纪也把小女视若掌上明珠,在家督责几个儿子读书时,常让桂枝伴随左右,说也奇怪,杨桂枝小小年纪竟对诗赋韵文表现出浓厚兴趣,缠着阿爸问这问那。杨纪寻思桂枝若是男儿身,将来定是往功名路上奔的,远超过她四个阿哥。

母亲张氏觉得女孩子家舞文弄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如让她去学点吹拉弹唱手艺,也好贴补贴补家用。杨纪认为张氏说得有点道理。便在桂枝10岁那年,送到临安府妻子的一个远房亲戚,人称“张夫人”开设的民间“教坊”学艺。

“张夫人”在临安府可是这一行的头魁,非浪得虚名,收徒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阿狗阿猫都收留,有所谓的“五看一亮”。一看台面,看你的扮相,样貌和台风。二看骨骼,骨骼清奇者,单看背影都能吸引人,身上自带戏份,看骨骼还能预测日后的身高。三看灵巧,看你的机灵劲,能与观众沟通互动。四看人品,品行端正鲜有惹是生非者。五看资质,包括本人的天资和家庭的背景,非良善人家的孩子不取。“一亮”就是亮嗓清唱几声,嗓子是爹妈给的,后天很难练成。你一开嗓就知道是不是吃这碗饭的“料”,如果是这块料,加之训练有素,功夫很快就能上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否则终身只是“老童生”,“半吊子”货,上不了台面。

“张夫人”经过这么一套程序下来,意下对杨桂枝甚是满意,脸上依旧平静,慢悠悠说道:“留下吧,以后我就是你的养母了。”

杨桂枝从此迈入“教坊”,在养母近乎苛刻的督导之下,吹拉弹唱,无所不精,在行内崭露头角,开启了她的传奇人生。

南宋定都杭州之后,高宗绍兴年间,宫廷“教坊”已经名存实亡。赵升的《朝野类要》记载:“今虽有教坊之名,隶属修内司教乐所。然遇大宴等,每差衙前乐权充分之;不足,则又和雇市人。近年衙前乐已无教坊旧人,多是市井岐路辈。”

《梦粱录》也有类似记载:“向自绍兴以后,教坊人员已罢。凡禁庭宣唤,径令衙前乐充条内司教乐所人员承应。”卷“二十”载:“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属修内司教乐所定制姓名,以奉御前供应。”由此可见,南宋宫廷不再眷养固定的乐工以专事教坊的演出事务,如有应急可向临安府或者民间宣唤。

到了孝宗皇帝更是节俭出了名的,不肯用乐。但居在“慈福宫”的吴太后喜欢听曲,吴太后是高宗的皇后,高宗禅位之后,吴太后被尊号寿圣明慈皇太后。太后欲听曲,也只让内侍传临安府乐人进宫演唱,而临安府拿得出手的乐人并不多,常延请张夫人的“教坊”充任,张夫人不敢丝毫怠慢,亲自入宫献唱,颇得太后欢心,故每有赏赐。

这一日,吴太后在后宫闲坐,忽顾左右说:“都大半年了,记得张家,今安在啊?”内侍回道:“听说病了,有个女儿颇是水灵聪慧,样样活儿不输于张家哩。”吴太后来了兴趣,道:“是嘛,便唤了来唱一曲罢。”

人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话一点没错。所谓“理应明宣,术宜秘传”,杨桂枝这几年在养母调教下,不但人出落得花容月貌,艳压群芳,吹拉弹唱更是不在话下,可谓闻声即悟,按节能歌。杭州城内的王公贵胄,皆争相追逐,以一睹桂枝芳容为幸事。

张夫人颇有些江湖秘籍,她深谙奇货可居的道理,等闲场所轻易不让桂枝露面,吊足了那些看客的胃口,要的就是个“一鸣惊人”的效果。这不,机会说来便来了。

张夫人在病榻前,唤过桂枝嘱咐道:“平日教你的宫廷礼仪,合当派上用处了,你的唱功早不输我,此番入宫,太后跟前好生用心,以后就看你的造化喽。”

杨桂枝不禁有些伤感,垂下两行清泪,泣道:“母亲身子骨要紧,费心将养着,桂枝都牢记下了。”

鸾车佩玲一路驶向深宫,内侍引着桂枝往“慈福宫”逶迤而来。但见她轻启莲步,娉娉婷婷,楚楚的身材,尤是招惹人眼目。桂枝面对宫苑美景,并不去东张西望,乱了礼数和分寸,显得没有教养,而是不紧不慢跟在内侍后头。到了宫闱,内侍先让桂枝候着,自行入内请旨去了。

太后吩咐:“宣”。

桂枝被引到吴太后跟前,头也不敢抬起,先伏身拜倒下去,连声叩道:“民女杨桂枝恭请太后慈安。”太后略一抬手道:“起来罢。今年多大了?”桂枝起身回禀:“民女今年十三岁了。”口齿清晰,音色清亮。

吴太后点点头,“嗯”了一声,随即觑得杨桂枝一眼,道:“模样好生俊俏,不知唱得可好?”

桂枝见问,一点不显生分,目视太后回礼道:“民女这便献丑了”。边说边准备停当,遂轻启雏喉,执板清唱了一段“曲子词”,融乐、辞、唱一体,声字清圆,忽而如黄莺出谷,忽而似敲冰戛玉,悦耳婉转,余音绕梁……

太后一时竟听呆了,许久方回过神来,叹道:“模样好,唱功更胜张家一筹,不用回去了。”回顾左右:“领这孩儿去德寿宫乐部吧”。

史称杨桂枝“善通经史,能小王书”,加上模样可人,聪慧伶俐,“举动无不当后意”,一时间竟成了吴太后身边的红人。除了唱曲,平日有事没事还喜欢找桂枝闲聊,桂枝常常把与太后一起的日常生活,写成《宫词》拿给太后看,讨得太后欢心。宫词是古代一种诗体,主要描写宫廷生活,以七言绝句居多。

这一日恰是上元节,禅位的高宗摆驾“慈福宫”,与吴太后一起宴饮赏梅,节庆观灯。家宴不能无乐,不能不唱曲,太后早早唤得桂枝前来。桂枝见太上皇和皇太后推杯换盏,兴致甚高,机会难得,自然十分卖力,席间把柳苏晏词,轮番献唱,时而低婉,时而激越,随着情绪起伏,那声音继而也时如竹籁,时如玉振,变幻莫端。把一干人等听得如醉如痴、如梦牵魂。太上皇眯着醉眼,顾谓太后道:“太后哪里寻得这等才色的女子?只顾自己消受”。吴太后佯嗔道:“这孩儿确是本宫选取,却不敢藏私,去岁就送德寿宫乐部了。”德寿宫便是太上皇的退居之所,孝宗为此上尊号“光尧寿圣太上皇”。一时弄得太上皇无话可说,摆摆手道:“罢了,罢了。太后喜欢就自个儿留着吧,朕已不胜酒力,先行回宫去了。”

众人恭送太上皇起驾回宫。

桂枝掩不住有点小兴奋,让内侍取过笔墨,即兴赋诗一首,呈与太后看。太后就着灯下阅去,一笔隽秀的王体小楷,诗词也应景,写的是:

元宵时雨赏宫梅,恭请光尧寿圣来;

醉里君王扶上辇,銮舆半仗点灯回。

太后不觉惊讶道:“你还有多少才艺是本宫不晓得的?这诗文书法都是跟何人所学?好生了得!”

桂枝跪禀道:“是民女养母张夫人处学得。”

“不要一口一个民女,从今往后本宫就叫你桂儿吧。起来说话”。太后一面吩咐桂枝,一面收回视线又叹道:“这手王体清雅得很,本宫也是不及的”。

桂枝起身回道:“琴棋书画皆乃小技,于道未尊,不值太后谬赞。像太上皇、太后和皇上这样,把天地作棋盘,万民作棋子,奉天行道,造福百姓,方为人中龙凤哩!”

太后听了杨桂枝这一番话,不禁愕然道:“你小小年纪胸中竟藏着这般丘壑,已然难得。只可惜了是个女儿身。”吩咐左右:“以后让桂儿留在本宫,随时听用”。

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插曲,可见吴太后有多喜欢杨桂枝。一次,吴太后在沐浴,宫女们因为嫉妒杨桂枝,存了心要整治她一番,故意撺掇她说:“桂儿快来看,这是太后的衣服,多漂亮呀,要是我们桂儿穿在身上,一定像仙女一样美哩。”少女杨桂枝爱美,自然也喜欢漂亮衣服,经不起宫女们几次三番怂恿,果真穿上太后的衣服炫美一番,惹得宫女艳羡嫉恨不已。待吴太后沐浴更衣,宫女就告了杨桂枝一状,说她偷穿了太后衣服,在宫里走来走去,是有僭越行为,大逆不道。吴太后听了非但没有责罚杨桂枝,反而把告状的宫女训斥一通:“瞧瞧,就你们这些小心眼,保不齐人家桂儿将来就穿这样的衣服,拥有本宫这样的地位也未可知!”一番话说得宫女们咋舌而退。

杨桂枝从此呆在吴太后身边,一晃就是二十年。

绍熙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去世,光宗因病不能出宫,有御笔批出:“处理朝政多年,想退下来赋闲。”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奏请:“臣等请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以安人心。”得到旨意:“皇子嘉王可以即皇帝位。”不料嘉王赵扩听闻却坚决推辞,道:“万万使不得,恐怕担上不孝的名声。”

赵汝愚神情肃穆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中外恐慌,万一发生变故,将置太上皇于何地?”

赵扩一时间六神无主,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太皇太后,于是匆匆赶往慈福宫,借问安的由头,欲得到太皇太后一个准信。

时值仲夏,宫苑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杨桂枝除了书法有精进外,绘画技法幸得画院待诏马远亲授,也是工写相兼,得心应手,画啥象啥。这不,太皇太后正在后宫观赏杨桂枝的《百花图卷》哩,这会儿正画着“蜀葵图”,见她有题画诗曰:“花神呈秀群芳右,朱炜储详变叶新。”

太皇太后面对此画,忽而伤感道:“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口中的诗尚未吟完,但见内侍匆促禀报:“太子求见太皇太后。”

“快宣。”

太后方于榻间坐定,太子赵扩已到了跟前,先说了一些问安的话,随后说出自己的担忧。太皇太后正色道:“太子所虑那是小孝,自古说:‘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天子应当以安定社稷,稳定国家为孝,你不必多虑,择日即位吧!”

赵扩听罢,一颗心方始定了下来。此时他才注意到太后身边有个风姿绰约的小美人,立刻被其迷人的韵致吸引住,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杨桂枝何其机灵,岂有不知太子目光中的含义?她情愫暗生,脸颊顿时飞上红晕,娇羞地埋下头去,心跳不止。太后也已觉察到这两人的异样,眼里看破,嘴上不去说破,只叫太子速去准备登基大典。

太子赵扩自从“慈福宫”辞别后,整日里郁郁寡欢,魂牵梦绕,心心念念的只有杨桂枝娇羞的样貌,至于自己如何被人扶进白色帷帐,披上黄袍,坐登大宝,接受百官立班朝贺,如何向天地、宗庙、社稷祭告,改明年为庆元元年等一干事情,都未免记忆模糊。慈福宫的近侍私下常议论,说宁宗皇帝真懂孝道,最近经常跑去问安太皇太后。

太后听在耳里,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不说在嘴上。她虽然有意撮合,但也顾忌桂儿的出身,好在宁宗即位之初,自己已经同意册立了北宋名臣韩琦六世孙女韩氏为皇后。心想:“看这新皇帝痴情桂儿,桂儿也心仪皇帝,两人眉目传情,何不成全这对鸳鸯?”

庆元乙卯()二月,太后在慈福宫摆设家宴,乘酒酣耳热之际,太后拉过桂儿的手,郑重其事地对宁宗嘱咐道:“新君莅国,凡事当以国体为重,本宫已是八十岁的人了,不劳皇帝事事挂念,今日便把桂儿交于你,望看在我面,今后好生待她。”

时宁宗27岁,杨桂枝已经33岁了。这对相思已久的鸳鸯,真是喜出望外,双双拜谢过太皇太后,辞别回宫,宁宗等不及,次月便进封桂枝为平乐郡夫人,此后,这对姐弟恋恩爱有加,几乎年年进封。据《宋史·后妃传》记载:“三年四月,进封婕妤。五年,进婉仪。六年,进贵妃。”

说来也巧,杨桂枝刚进封为贵妃,韩皇后不久病重驾崩,谥号“恭淑”。中宫一时未有归属。朝中议论纷纷,形成了两派阵营,有说立杨贵妃的,有说立曹美人的。韩皇后是宰相韩侂胄的侄孙女,她这一死韩侂胄在宫中便失去了靠山,欲在宫中继续擅权,心中十分忌惮杨贵妃,他总觉得杨贵妃没有那么简单,无形之中有双眼睛在背后盯着朝臣,令他非常不爽。而曹美人性格柔弱恭顺,与世无争,最为放心,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礼部侍郎史弥远与韩侂胄素来面和心不和,只要韩侂胄反对的他就支持。两路人马都在暗中较劲。

杨桂枝洞悉这番情势,心想皇上也倚重韩侂胄,史弥远的力量还是单薄了些,皇上性格她是知道的,厚道温和,决断迟疑,要是让皇上自己挑选,准保左右为难。他既喜欢曹美人,也深爱着她杨贵妃,自己的命运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关键时候一定得靠自己。她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史载:“杨性机警,颇涉猎书史,知古今事。”在这一场皇后争夺之战中,善通经史,知晓古今的杨贵妃自然懂得“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这一日,杨贵妃登门看望曹美人来了,她拉着曹美人的手说道:“你我姐妹,平素相处不错,皇上欲立中宫,不外乎你我两人之间选取,不妨我们各自摆设酒宴,邀请皇上临辛,觇望圣意,如何?”曹美人听了频频点头,觉得是个好主意。

杨贵妃大度地说道:“你是妹妹,就先设宴吧。”

曹美人心中窃喜,嘴上还是推辞了一番,自然感激,按约在宫中摆下酒宴,早早让人去请宁宗赴宴。不知什么缘故,天色向晚,才见皇上銮驾缓缓驶来,曹美人望眼欲穿,当下接入,请帝上坐,自己侧面相陪,这边酒还没过三巡,那边忽见宫女来报:“贵妃娘娘来了。”

曹美人心中一惊,暗暗叫苦,虽有百般不乐意,还得起身相引,延席入坐。杨贵妃目视宁宗道:“陛下待我们俩姐妹不能分出厚薄,可要一碗水端平,曹美人处已经赏光,是该转幸妾身处了吧?”

一旁的曹美人急得涨红了脸,搁下玉箸,忙起身阻拦,想要皇上多饮几杯。宁宗面有难色,举着酒盅放也不是,喝也不是。杨贵妃灵机一动,笑盈盈道:“妹妹莫要着急,且放宽了心,陛下到妾身处一转,又可再回到妹妹这里。”

宁宗顿然释怀,连声应道:“正是,正是。”遂起身挈杨贵妃便走。俟皇上到了自己宫中,岂有再放走的道理?杨贵妃检点酒肴,挨着皇上入席,又是唱词又是行酒令,长夜未央,银缸绿酒,贵妃娇媚欲滴,宁宗醉意渐浓。一个是如花解语,一个是玉山半颓。宁宗乘着酒兴,正欲帮贵妃宽衣解带,杨贵妃左推右挡,意欲让皇上立自己为皇后。

宁宗咕哝道:“朕便立你为皇后”。贵妃喜道:“君无戏言,皇上须立个字据才好。”笔墨俱是现成,宁宗遂提笔写下一行字:“贵妃杨氏可立为皇后。”贵妃依偎宁宗身边,仍然不依,拉着宁宗的手,娇滴滴道:“皇上再写一张罢。”宁宗复又写了一纸交于贵妃。

杨贵妃马上将宁宗御笔交给近侍,如此这般,仔细嘱咐一番,随后把宁宗拥入帐中,龙凤呈祥去了。这一夜的光景自不必细说,贵妃乃天生尤物,她虽大了宁宗六岁,但肌肤细滑,柔若无骨,床第之间也甚有些手段,把皇上伺候得欲死欲仙的,哪有不爱之理?

次日早朝,百官列班,但见一官员急匆匆上殿而来,从袖中取出御笔,高声宣布杨贵妃为皇后。韩侂胄与一众官员惊掉了下巴,取过诏书验看,的的确确是御笔无疑。看官,昨晚杨贵妃为何要宁宗书写两纸?原来她心思缜密,考虑周详,最担心韩侂胄反对,以致封诏驳还,所以一纸照常例颁发,一纸遣人秘送其兄杨次山处,让他宣示朝堂,双管齐下,免生变数。韩侂胄至此方知大局已定,没法变更,只得听任百官准备册后典礼,择吉日举行。

杨次山入宫有必要交代一下。据《宋史》载:“次山补右学生(太学生),以恩得官,初为宫中武德郎,后为贵妃累迁带御器械、知阁门事。”杨后册立,又有升迁,此乃后话。

杨皇后一旦册立,即大赦天下,百官多半也有封赏加秩,韩侂胄竟然进封为太师,这倒是令他没有想到的,心中对杨皇后更是刮目相看,这个女人绝非等闲之辈。

韩侂胄虽握有大权,他也留意提防着杨皇后,总觉得这个女人会对他不利。时间到了开禧元年(),韩侂胄加封平章军国事,开始总揽军政大权,他有了“出兵伐金,北定中原”的想法,下令各军做好行军的准备。他任命旧日僚属苏师旦为枢密院都承旨,指挥军事;邓友龙为两淮宣抚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为副使;北伐的主力分布在江淮、四川两翼。也是韩侂胄用人不当,不料吴曦已在四川暗通金朝,作了里应外合的内奸。他派遣门客去金军,密约献出关外阶、成、和、凤四州,换取金朝承诺,让他来当蜀王。金人指令吴曦在金兵临江时,按兵不动,使金兵无西顾之忧。吴曦一一照办,面对金军,吴曦下令撤退,宋军溃败,金军入城陷关,如入无人之地。西线有了吴曦作内应,金军部署兵力集中东线作战,溃郭倬于宿州,击李爽于寿州,败皇甫斌于唐州。

次年六月,韩侂胄为了封堵悠悠众口,罢免了军事指挥官苏师旦、邓友龙,任命丘崈为两淮宣抚使。丘崈上任伊始,便放弃泗州,退军盱眙。金军抓住机会,分兵九道出击,形势顿时逆转,由宋军北伐变为金军南侵,一时间光化、枣阳、江陵、信阳、襄阳、随州、滁州、真州都被金军占领。到了年底,金军秘密派人联络丘崈,示意讲和。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主张北伐的韩侂胄陷入了空前的政治危机当中,朝中责骂之声不断,韩侂胄孤立无援,就连宁宗也不再信任他了。

有人也许会问,韩侂胄主战北伐,想要收复中原,为何成了秦桧一样的奸臣,遭人唾骂?史学家蔡东藩有评语可谓一语中的:“(秦)桧主和,侂胄主战,其立意不同,其为私也则同。(秦)桧欲劫制庸主,故主和,侂胄欲震动庸主,故主战。(秦)桧之世,可战而和者也。侂胄之时,不可战而战者也。”

机会说来就来了。对杨皇后来说是个绝佳机会,而对韩侂胄来说则是绝命一线。

韩侂胄的感觉没有错,背后盯着他的那双眼睛,始终不曾离开过他。开禧三年(),韩侂胄决意再度整兵出战,他起用辛弃疾代替苏师旦来指挥军事,命令下达不久,10月3日,辛弃疾就因病而逝。朝中主和的大臣议论纷纷,推举史弥远弹劾韩侂胄。

史弥远心里也不落底,一时举棋不定,他想到了杨皇后,于是入宫来见。杨皇后宽慰道:“此事莫急,须找个稳妥人先面奏圣上,视圣意如何再弹劾不迟。”杨皇后乃召入太子赵询,如此这般吩咐一番,让他去面禀父皇。赵询俟宁宗退朝,当面禀陈道:“侂胄仓促用兵,不顾百姓安危,已是败绩连连,今欲再启兵端,恐危社稷!”宁宗漫不经心道:“朕自有分寸,你且回去罢!”

赵询谏言,杨皇后尚在一旁,见宁宗犹豫不决,遂从旁进言道:“侂胄奸邪众人皆知,只怕他权势遮天,不敢明言罢了,如今陛下又听任他起兵,闹得中外汹汹,群臣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陛下犯不着替他担责。”宁宗嗫嗫嚅嚅道:“待朕查明,再行罢黜。”杨皇后道:“侂胄在满朝文武中皆安插了亲信,陛下深居九重,如何能够查实?此事不得再犹疑,惟有懿亲方可用心去查。”宁宗方始点头答应。杨皇后见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但以她对宁宗的了解,这个作用只是暂时的,因为宁宗决断总迟疑,她怕韩侂胄耳目遍布,夜长梦多,事不宜迟,遣人连夜召入史弥远商议。

杨皇后密语弥远道:“有两件事你速去办理,一是联络朝臣,准备奏章连名弹劾侂胄;二是反水侂胄亲信,让他们认明情势,好自为之!”

史弥远得旨退归,马上联络礼部尚书卫泾、副枢密钱象祖、著作郎王居安、右司郎官张镃、参政李璧等往来谋划。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韩侂胄亲信早已侦报疑情,禀告于侂胄。侂胄将信将疑,没有十分当真。这一日,韩侂胄来到都堂,迎面碰到李璧,漫不经心问道:“听闻有人想要改变目前局势,参政可晓得这回事?”事发突然,李璧毫无思想准备,见侂胄当面问起不禁面红耳赤,吞吞吐吐答道:“不曾晓得……”俟韩侂胄离去,李璧慌忙将此事报知史弥远。弥远大惊失色,又去与张镃商议。张镃一咬牙道:“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侂胄万事皆休。”

史弥远听罢踌躇再三,事关重大不敢独断,交代张镃道:“待我讨得懿旨,你们再下手不迟。”于是急速入宫,面禀皇后。杨皇后见机事泄密,不免沉吟道:“侂胄手握重兵,一旦他先发制人,宫廷必生大乱,届时,尔等命不保夕矣。礼有经权,事有缓急。今日之事,也只能如此了。”言罢,起身去了屏风后,不一时交一道密旨给史弥远,嘱他速去办理。

史弥远不敢耽误,连忙出宫,找到禁军统帅夏震,说手上有一桩奇功让他去办,问敢不敢做?夏震满脸狐疑,待史弥远说出原委,夏震依然不信。直至史弥远袖出密旨,夏震方道:“君命在此,震理当效死!”夏震领命而去,统领禁军三百人,埋伏在韩侂胄上朝的必经之处,俟机诛奸。

时十一月初三,韩侂胄和平常一样坐着轿舆去上朝,当走到六部桥时,前头突然冒出一队人,拦住了轿舆的去路。只见为首者挥手喝道:“圣上有旨,太师已罢平章军国事,立即退出去!”韩侂胄诧异道:“圣上若果有旨,我何为不知?”

夏震更不待言,令部卒一拥而上,围了轿舆竟往玉津园来,到了园内,将侂胄一把拖出,喝令跪接圣旨。夏震宣诏曰:

“韩侂胄久任国柄,轻启兵端,使南北生灵,枉罹凶害,着罢平章军国事……”语音未落,一部卒取出铜锤,猛向韩侂胄头颅敲去,顿时倒毙。

傍晚时分,杨皇后得报侂胄已死,遂告宁宗道:“陛下,侂胄被禁军砸死在玉津园里了。”宁宗摇摇头道:“这没影子的话,朕如何信得。”直到三天后,朝堂上始终没见到韩侂胄,宁宗方始相信皇后所言不虚,至此,乃下诏历数韩侂胄之罪,颁示中外,并抄没家产,查得各样珍宝、乘舆御服等不计其数。

有罚必有赏,按部就班来。另授钱象祖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卫泾、雷孝友参知政事,史弥远同知枢密院事,杨次山晋封开府仪同三司,赐玉带;夏震升任福州观察使。改明年为嘉定元年。

杨皇后治理后宫也是井然有序,一丝不乱。人们都说皇后会用典,这个“典”,既是法典,又是文典,是文章典故的意思。指明了夸杨皇后胸有学识,才能服众。平心而论,宁宗皇帝的智商较为平庸,对于政事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凡是大臣的奏章,一律批“可”,弄得群臣无所适从,有时候明明意见相左,截然不同的两份奏疏,得到的批复却是一模一样的“可”字。好在杨皇后足智多谋,给了宁宗不少的建议,久而久之他竟有些依赖皇后,杨皇后不愿给人留下“后宫干政”的口舌,不到万不得已自己并不出面。

宁宗即位之初,大臣黄裳和朱熹都曾向皇帝建言:“政出中书,万事坐理,此正得人君好要之道。”这是在提醒宁宗防范出现一人独断,群臣拱默的局面。从后期宁宗的表现看,大体上接受了士大夫的建议,加上宁宗本人理政能力不足,皇帝亲揽权纲,一人独断现象似乎没有出现,但却导致了韩侂胄这样的权相,独断专擅之弊。皇权弱则相权强,这种局面并没有因为韩侂胄之死而有大的改观。空缺的位置总有人去替补,何况是丞相之位。嘉定元年()十月,史弥远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背景下担任右丞相,从此开启了他长达二十余年的擅权之路,可谓“一侂胄死,一侂胄生。”其中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便是敢于擅易太子。

嘉定十三年(),太子赵询病逝,年仅28岁。宁宗无嗣,另立皇弟沂王之子赵贵和为储君,赐名赵竑。授任宁武军节度使,封祁国公。赵竑平日喜欢弹琴,史弥远投其所好,选送了一个擅长弹琴且容貌姣好的美女给他,其实是安插在赵竑身边的耳目。赵竑浑然不觉,反视为知音,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不回避她,有什么心里话也常对她诉说。

一次,赵竑指着墙上一幅地图,对美女说;“这是最南边的琼州、崖州,日后我若得志,一定要将史弥远流放到这些地方去。”平日里还给史弥远起了一个外号,叫“新恩”。美女不解,问“新恩”是何意?赵竑愤愤地说:“就是新州和恩州。”意思要把史弥远贬谪到这两个地方去。新州指广南东路,即现在广东新兴县一带,恩州是今广东恩平一带,常为官员贬谪之所。又尝言:“弥远当决配八千里。”

史弥远得知美女的密报,内心惊惶不已,太子这样看待自己,日后还能有好果子吃吗?他一面让美女继续监视太子,一面也在思虑着如何处置太子。

一场宫廷政变正悄然无息地酝酿之中。

嘉定十七年()九月,宁宗病重,史弥远假借探望之机,历数皇子赵竑之过,说他玩物丧志,不堪重托,又转白宁宗,说沂王嗣子有个叫贵诚的,今年十九岁,凝重端庄,品学醇厚,言谈得体,绝非凡品,意思是让宁宗易储。宁宗昏昏沉沉看着史弥远,未置可否。

史弥远见此光景,心中顿时凉了半截,退归宅第,立马遣人到沂王府,找到贵诚转达易储意。来人道:“此丞相之意,今日将心腹语相告,望能明示,好去回复丞相。”贵诚初闻易储事惊诧不已,旋即镇定下来,拱手相道:“烦请转告丞相,兹事体大,需待禀过绍兴老母。”贵诚果然言谈得体,既不答应也不拒绝,而是留有回旋余地。

史弥远得到这个回复,心里便有了底,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这分明是默许呗。既然这样还等什么呢?他立即入宫来见宁宗。太医们神情肃穆,一片忙碌,他觉得气氛不对。内侍也慌乱,有些语无伦次,说皇上病沉,已经不能说话了。

事不宜迟,史弥远从“福宁殿”退归,心里已然有了决定,富贵险中求,拍案定乾坤,不能错失眼前这个良机,他假传圣旨,诏立贵诚为皇太子,赐名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

不出旬日,时九月十八日,宁宗驾崩。

帝星陨落,皇城里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戌时,天地昏黄,万物朦胧。右丞相府,史弥远焦躁不安,在屋里来回走动着。他想自己假传圣旨,废了济王赵竑,重新立了赵昀为太子,此事皇后并不知晓,若得不到杨皇后的允诺和首肯,那是万万行不通的,弄不好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今日之事,如之奈何?

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国舅杨次山,也只有他的话皇后会听。一会顾自摇摇头,自言自语道:“可惜故去五年了”。咦,何不让他两个儿子出面呢?史弥远灵光一现,连忙遣人去请皇后的两个侄儿杨谷和杨石。

亥时,定昏。夜定人不定。

杨谷、杨石先后乘舆来到右丞相府,史弥远上去迎着,来不及寒暄,将前因后果大略告知,也顾不得什么丞相脸面,近乎哀求道:“两位贤侄,此去面见皇后娘娘,务将废立之事入白,讨得皇后一个允准的口信,弥远拜谢了!”

杨谷、杨石紧忙扶起史弥远,口里应着,拱手别去。

子时,夜深。杨皇后得报杨谷、杨石求见,心中顿生疑惑,待听完两人禀明事由,不禁惊愕道:“太子竑乃先帝所立,岂可更易?史弥远胆大妄为,擅自废立,去,告诉他:不可!”

史弥远闻报,但觉后背发凉,冷汗直淌。他定一定神,直觉告诉他皇后并不喜欢赵竑,平日言谈举止也有点讨厌太子的做派,嗯,皇后迟早怕是会松口的。他转而向杨谷、杨石一揖到底,道:“此事急迫,还有几个时辰新君就要登大宝,劳动两位贤侄,急速禀明娘娘,拜托,拜托!”

宫漏夜残,烛影月蚀。杨谷、杨石走后,杨皇后睡意全无,她在想史弥远的用意,自从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把持朝政,权倾朝野,现在竟连太子都敢擅自废立,今夜摆明了是在试探本宫态度,如若放任下去,岂能把本宫放在眼里?是该杀一杀他的威风了,再熬他一熬。

丑时,鸡鸣。杨谷、杨石这一夜,从宫里到丞相府,来来回回折腾跑,全身衣服湿透,他们不知是热得还是累得,只记得这已经是第六趟来回了,此刻灰头土脸又折返丞相府,苦不堪言道:“罢了,罢了。娘娘终究不肯松口,丞相还是另请高明吧。”

史弥远听罢,浑身瘫软,一屁股跌坐在地,泣声道:“贤侄再去求求娘娘,天明,新君即将登位,怕来不及了。”这一夜,史弥远被折磨得几乎虚脱,他算是彻底被太后收服了,这个女人让他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至此方领教了杨皇后的厉害,他起身拉着杨谷、杨石的手,绝望地乞道:“快去告诉娘娘,弥远的命都在娘娘手里攥着哩!”

寅时,平旦。杨皇后在后宫坐等,她了解史弥远,也知道杨谷、杨石还会再来,更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处理不好便酿成一场宫廷流血事件,届时将震动朝野,局面再无法挽回。正思虑间,近侍来报:“杨谷、杨石求见。”杨皇后道:“宣。”

杨谷、杨石见了皇后,都一起拜倒下去,泣道:“朝廷内外都已赞成,如果皇后坚决不同意,到时候必生祸变,亦恐波及杨家,怕是有灭门之灾啊。”

杨皇后沉吟再三,决定打破僵局,她慢悠悠道:“你们要立的那个人在哪里?”

“已在宫外候着。”杨谷、杨石据实相禀,原来史弥远已把赵昀悄悄接来,早在宫外候着,听闻消息,连忙让赵昀觐见杨皇后。赵昀伏身拜倒下去,杨皇后道:“起来我看看”。赵昀走上前去,杨皇后抚其背道:“你现在就是我的儿子了。”

这句话算是给赵昀吃了颗定心丸,皇后认了他这个儿子,自己继承皇位便合理合法,勿需担心大臣们的悠悠众口。

赵昀随后被人引到宁宗的灵柩前,以皇子身份举哀致奠,待吉时登基。殿上烛炬齐明,百官鱼贯而入,排班而列,传宣官宣即位诏,百官齐声拜贺,礼毕又有遗诏颁出,授皇子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判宁国府,尊杨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赵昀稳稳地坐了江山,是为理宗,改明年为宝庆元年。

皇太后心里明白,所谓的“垂帘听政”其实是理宗和大臣们对她的尊重和信任,她不便驳了理宗的好意,看似象征性地“听政”,实则为新皇帝撑个场面,向大臣们摆明一个态度,有皇太后亲自坐镇,象史弥远这样的权臣就不得不有所收敛。自己已经是63岁的人了,不能违背太祖留下的“后宫不得干政”之遗训,这既是国法也是家法,理应做一个表率。

宝庆元年(),四月七日,太后手书“多病,自今免垂帘听政”,懿旨正式宣布撤帘,赢得朝野一片赞誉。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宝庆二年十一月戊寅,加尊号‘寿明’。绍定元年正月丙子,又加上‘慈睿’二字,四年正月,太后过七十大寿,理宗率领百官到慈明殿朝贺,加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十二月辛巳,太后身体不适,理宗下诏祷祭天地、宗庙、社稷、宫观,大赦天下。五年()十二月壬午,太后驾崩于慈明殿,享年七十一岁,谥号恭圣仁烈。”

主办

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

佘坡

投稿邮箱

q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fb/7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玉吊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