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玉吊钟 > 玉吊钟习性 > 正文 > 正文

用舞蹈重现簪花仕女图洛神赋图瑞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9/9 15:10:48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wzjj.html

近年来,用舞蹈展现国宝文物的千年魅力,已经成为国内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古典舞《大河三彩》《唐宫夜宴》、舞剧《五星出东方》、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而在辽宁,以国宝文物为素材构思创作的文艺作品同样是备受瞩目和好评,比如沈阳歌舞团创排的古典舞《簪花仕女》,辽宁歌舞团创排的古典舞《月洛惊鸿》及《瑞鹤图》等,都是用舞蹈语汇讲述文物故事的典范之作。在文物资源丰厚、文旅融合火爆的辽宁大地上,这些作品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让文物“活起来”,意蕴隽永,美不胜收。

辽歌舞蹈演员在辽博大厅表演《月洛惊鸿》。

以舞“献宝”

让名画与舞蹈不期而遇

在灵感的跳跃中,传世名画与舞蹈艺术的不期而遇,仿佛就是一场冥冥中注定的“千年之约”,让传统文化之美在不同的艺术载体中得以延续。

由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沈阳歌舞团创排的古典舞《簪花仕女》,就是以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古画《簪花仕女图》为创作蓝本,运用汉唐古典舞的舞蹈语言,再现盛唐时期人们簪花赏牡丹的闲适与风雅。《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创作的一幅作品,该图描述的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画上共绘就6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

而“五一”假期,在辽博展示的《国宝辽宁》中首个精品舞蹈节目《月洛惊鸿》“快闪”,同样是根据传世名画《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创作而成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曹植名篇《洛神赋》为对象,创作了人物画长卷《洛神赋图》。此图真迹未能流传,宋人的摹本较好地保留了原作风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赫赫名迹,《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也成为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国宝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唐宫夜宴》《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还是《簪花仕女》《月洛惊鸿》,这些舞蹈作品之所以火爆出圈,无不是因为文物背后生动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这是艺术的生命之源、“活化”之源。

以舞示美

还原文物的风格气韵

用创新形式的舞蹈作品让文物“活起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舞蹈作品《簪花仕女》编导张杏说:“对舞蹈而言,舞者不言直指人心,这是舞蹈艺术形式的一个优势。用传统文化的资源来创造优势,力图让文物在艺术的创作中舞动起来,以舞示美。比如‘闻香识人’是我放置其中的一个典故,原画中有一个拈蝶的细节,用蝴蝶识香落至一位仕女的手中,再到蝴蝶飞落至仕女的肩头,引来了所有仕女这样扑蝶嬉戏的一个美好场景。原画作中还有一处细节,中间有一位仕女一手拈花,一手执金簪,因为画作的年代的久远,此处其实在原画上已经不易看出,这个细节我也设计放于作品中。生活的细节我认为是最能反映她们这些气质的,那么通过这些小的细节,进而也能展现和展示出大唐的一种审美风貌。”

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副团长马玉丽告诉记者,《月洛惊鸿》为女子古典群舞,共起用了22名女演员,演员的发型、服装等尽力还原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魏晋南北朝时的风格气韵。为了追求更高的节目质量,几个月来,他们不断进行打磨修改,目前,完整版的6分20秒的作品已经完成。整个舞蹈展现了从相遇、相知、爱而不得到回归4个阶段。“这是一个充满写意美的作品,我们希望观众看到洛神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向往。这些群舞演员既是宓妃,又是宓妃情绪、情感的表达者。”马玉丽说。

记者了解到,在创排的过程中,《簪花仕女》和《月洛惊鸿》的演员们也成了辽宁省博物馆的“常客”,她们自学相关的历史资料,一同探讨古人的生活情态,聆听辽博专家的讲座,深入了解古画的历史和内涵,从而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

以舞助旅

跨界融合让国宝“活起来”

饰演“宓妃”的青年演员李博表示:“快闪这段3分钟的表演主要展现相遇时心动的感觉,融入了敦煌壁上舞等元素,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唤起观众的共鸣,加深文化认同。”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副团长马玉丽也表示,《国宝辽宁》系列舞蹈作品的主创和演员团队努力挖掘蕴藏在传统中的深邃力量,以创新手段演绎国宝的绚烂华美。目前,除了《月洛惊鸿》外,脱胎于宋徽宗《瑞鹤图》的男女群舞也已完成创排,正在打磨提升中。

以舞蹈快闪来演绎文物故事,在辽博可谓是首次。辽博相关人士也表示,用这种创新手段加深观众对文物的理解,尤其是拉近文物和当下年轻人的距离,通过对历史文物的“活化”展示,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瑰宝。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辽宁故事、宣传辽宁形象,助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整合省级文化艺术资源,发挥1+12的优势效能,组织旗下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围绕馆藏国宝,共同创排系列作品《国宝辽宁》,以舞蹈、音乐、朗诵、杂技等多种形式,艺术诠释文物精髓,用跨界融合的方式让辽宁国宝“活起来”。

业内人士表示,辽宁拥有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等丰厚的历史文物资源,也拥有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实力超群的艺术团体,这为辽宁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好的资源,这也是辽宁文旅跨界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各大艺术院团要延续传统,提炼时代特征,坚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辽宁文体旅融合大发展。

#深度好文计划#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xx/1060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玉吊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