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玉吊钟 > 玉吊钟价值 > 正文 > 正文

蔡昉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及中国策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 20:43:14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xwdt/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高潮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以致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国内经济社会政策跟不上其步伐,造成就业岗位损失和收入停滞,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成为“输家”,日益强烈地表达不满,政治家则倾向于把问题指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以美国信贷扩张为代表的应对政策缘木求鱼,未能从供给侧解决生产率滞缓的问题,也未能通过再分配解决全球化收益的分享问题,反而对房地产泡沫推波助澜,及至导致泡沫的破灭,酿成国际金融危机继而欧洲债务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平庸状态?随着西方国家政治结构的民粹主义化,贸易?投资和移民等领域保护主义政策盛行,全球化趋势有逆转的危险?中国在其二元经济发展时期充分利用了上一轮全球化机遇,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张,从而使全球化成果得以在广泛的基础上分享?面对式微的全球化,中国应以其经济体量和潜在消费力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优势,主动有所作为,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推动因素?

全球化;金融危机;政治经济学;民粹主义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邮编:)

D

A

-()11--21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的实际增长率,除个别年份波动之外,始终高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所处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点?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总量于年骤降之后,年和年都得到恢复性的增长,也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然而,自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率持续低于GDP增长率?诸如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等需求侧经济因素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向内需驱动等供给侧经济因素,可以或多或少地解释世界贸易的减速,然而,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应该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因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贸易下降或许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反全球化的政治生态致使经济全球化受阻的一个特征性表现?与此同时,全球资本流动数额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年的峰值水平上骤跌?

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纷纷设定新的贸易壁垒,其中,作为最发达经济体的美国以及德国和英国就分别出台了数百项措施?诸如此类的政策变化也反映了西方国家政治结构的变化,即以反对全球化为核心主张的政治民族主义化和民粹主义化,并迅速演化为非合作性的反全球化策略?截止到年,这种趋势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而且呈现政治上的极端化与指向上的趋同化并存的新特征?欧洲民粹主义在政治上节节逼近,形成遏制接受移民(难民)?阻碍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退出国际一体化机构等反全球化浪潮,其中,英国公投脱欧只是在可以预见的逆全球化事件中最具新闻性却远非完结的一桩而已?无怪乎人们说:英国脱欧并不出乎意外,问题在于“谁是下一个”?

政治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全球化本身并不是利益中性的,最初人们看到的是发达国家及其政治经济精英和智囊们主导着全球化,使其朝着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演进?不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金融与贸易机构,还是欧盟这样的一体化共同体,做决策的都是那些握有生杀予夺权力的大国,由代表这些国家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和贸易部长行使权力,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不能从全球化中均等获益?进而,人们又发现,发达国家中主宰利益安排的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和其他代表资本的利益集团?不难想象,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和低收入家庭同样未能从全球化中获益?

如果说,发展中国家的呼声难以实质性影响全球化进程和方向,发达国家内部数量众多的“输家”终究要通过“投票箱”机制表达自己的意愿,最终影响一国的政治和政策取向?然而,对此做出反应的诸多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往往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激起民众更大的政治对抗?例如,美国实施宽松的信贷政策以刺激房地产泡沫,引致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国内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导致“占领华尔街”等群众运动及左翼和右翼极端政治势力抬头?

归根结底,全球化这一事物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管理和治理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分配格局?但是,根本调整既有利益格局需要做出颠覆性的制度变化,是任何希望以最具蛊惑性的承诺上台,或者希望在有限的任期内以尽可能低的政治成本?尽可能高的政治收益保住权位的政党和政治家都难以做到或者不情愿做的事情?因此,把矛盾引向经济关系的伙伴身上,甚至把矛头指向全球化本身,是他们做出的最符合政治经济学逻辑的选择?

本文结合经济理论的前沿动态,回顾20世纪90年代前后开启的这一轮全球化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演进,揭示经济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同源性及相互关系?正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未能把本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良好对接,把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置于日益边缘化的境地,造成了经济衰退和政治危机?西方政治体制中的民粹主义基因最初驱使决策者采取金融宽松的政策,刺激起一轮又一轮资产泡沫,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进而,无所适从的政治家们转而把矛头指向全球化本身,毫不掩饰地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反全球化政策,导致全球化面临倒退的危险?

中国在改革开放期间把二元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有机衔接,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不仅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也保障了城乡居民在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参与度,从而在这一轮全球化中获益并实现了相对均等的利益分配,大幅度地减少了贫困现象?因此,在可能出现去全球化趋势的情况下,作为潜在的受害者,中国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本文建议,中国应立足于应有的战略高度和历史纵深度,把握和适应全球化新趋势,并利用自身经济体量庞大的优势,通过各种全球性努力引领和构造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使自己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

二、不一样的本轮全球化:广度与深度

正如对任何事物做出概念界定一样,对于全球化的定义也有宽派和窄派之分?与此相应,研究者对于全球化始于何时的判断也莫衷一是,不同的说法竟然可以相差数百年,从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到反战运动和社会风潮弥漫西方国家的年,及至信息和通信技术全面影响各国社会生活的年,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经济学家倾向于从较窄的外延上定义全球化,换句话说,他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jz/3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玉吊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