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玉吊钟 > 玉吊钟价值 > 正文 > 正文

一个月读一百本书一个月免费旅行,留学英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30 13:39:41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4443995.html

“你年轻时候居住的地方,影响着你的一生。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浸润你,影响你,改变你.”

对每一个留学海外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留学英国,你能沾染英国人的谦虚有礼圆融的气质,如果你留学德国,你能沾染德国人严谨的态度,如果你留学美国,你能沾染美国乐观自信的氛围······

留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一段难得的体验,拿英国来说,一个偌大的岛国,无数响亮亮的城市,老早就我们的心里扎了根,直到留学这一天,才发了芽,开了花,收获一树繁花。

到英国留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以下来自英国的留学党们可以完完全全告诉给你听。

在利兹大学,一年读一百本书的酸爽

利兹大学纺织学院是当年张国荣学习的地方

麦澳夫

在利兹读研究生的话,就读体验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了。一年大概要读一百本以上英文的专业类书籍,比大学四年读的书还要多。一方面是因为要写很多Essay和Paper,不得不读书;另外一点很重要的是利兹的藏书真的超多,种类超丰富。在利兹读书的体验,多半是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和枯燥,慢慢地进入读书的状态,去Enjoy读书的过程。利兹的图书馆真的很棒,是很漂亮的维多利亚式建筑,藏书真的超级丰富,中英文各种语言的藏书都有,我记得最有趣的事情是里面甚至找得到中国清代的古书。

身为摄影爱好者的话,利兹又很有特色的胶片暗房,一年掏5磅到25磅左右的年费,就能使用,经常有洗胶卷、冲洗照片的学生在里面一泡就是五六个小时,感觉很酷。

利兹人(可能全英国人)都很喜欢喝酒哈,Ale和烈酒的种类都真的超多,有时间可以自己学学调酒哈。利兹就是个有书读,有酒喝的好地方哈。

Sybil

感觉近年来利兹大学名气慢慢被别的学校盖过去了但是是很好的学校啊我也是来了之后越了解越觉得当初自己没选错,等新的图书馆盖好之后排名肯涨。

利兹大学学校不大,沿路直走个十多分钟就到市中心,交通很方便,学校帕金森大楼是地标建筑,门前几乎公交车每趟都到市中心1磅起,乘的士也很方便门前经常有的士停靠,有时候下了课就跟同学溜到市中心去吃吃逛逛再回家。

学校不止一个食堂,但一般人都会去StudentUnion里的refectory自助餐形式,吃多了容易腻,外国人吃的咸淡跟我们也不太一样,所以很多人会去Studentunion楼下的小餐厅吃饭(有披萨面包什么的),还有个小超市,可以满足基本需求,还可以买到合味道的泡面(1磅钱),也有很多人选择自己带饭,可以到小超市旁边Studentcafe免费热饭,旁边还有台球桌和很多沙发椅,校附近也有小餐厅可以选择,要是还不能满足,直接上市中心就什么都有了。

利兹的夜生活蛮出名,有不少酒吧和电影院,市中心中国超市旁边的中国酒楼里还有卡拉OK,但不便宜就是了。逛街的话,可以选择市中心的Trinityshoppingmall,高级一点的购物广场就是Victoriasquare汇集了更高端一点的品牌。

以前自己会觉得,利兹被约克和曼彻斯特两座旅游名城东西夹持,没有什么值得逛的。而来了利兹后,发现其实利兹从接地气的日常市集到高大上的购物中心,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且各具特色,而且还有不少博物馆和古典建筑群。怪不得,孤独星球刚评出的欧洲最佳旅行地,利兹排名第五。

也许,我们都应该更花心思去爱这个城市。

在格拉斯哥大学,仿佛进入哈利波特魔法学校

康石石(设计专业)

如果说格拉斯哥是“现代苏格兰灵魂”的话,那么格拉斯哥大学,绝对可以说是它的精华。

人文环境绝佳,且整体留学费用较低,性价比比较高。格拉斯哥大学著名的人物有很多,比如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作者,科学管理之父,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很多人都说在格拉斯哥大学上学,感觉仿佛进到了哈利波特魔法学校,整个学校非常美丽,曾经被评为全世界最美的校园。

格拉斯哥有三个图书馆,最大的图书馆位于MainGate的斜对面。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还有适合自习的单独座椅和适合GroupWork的包间。

我最喜欢的是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因为它是整个欧洲最好的图书馆之一,每天都会花3百多万英镑用于购买学习资源,在这里几乎没有资料是找不到的。

无论是格拉斯哥大学还是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SA),两者都具有顶级的师资力量,老师也都非常有责任感。

GSA的同学们不同专业之间关系也很融洽,因为很多学生都会在Studio学习,互相接触到的机会比较多,会认识到很多人。在GSA学习的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都会面临一个挑战,每隔一两周就要做一个Presentation,进行项目进展的报告,即使不是Presentation的形式,Tutorial也需要进行设计报告。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很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会上一个Level,会变得越来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国内本科学习设计的阶段,也会有groupwork,但是一起合作的时间会比较短。通常在GSA,每个项目开题的时候都会分组,很多部分都是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与人沟通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小组协作能力不论在学校还是在未来的职场上都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

在伦敦大学学院,一个月的免费旅行

macguffin(建筑专业)

年秋天,我踩了狗屎运从一个国内非著名老牌建筑系毕业进入Bartlett(相当于UCL建筑系的概念)读UrbanDesign的硕士。

报到时,底楼大厅正在展示上一届的作品,我当场傻了,根本看不懂,隐隐约约觉得我十年内都不可能看懂。真的,后来等我离开UCL的时候,我还是看不懂。据那些成绩很好的同学说,他们也不懂别人画的是什么.

在一个饭局上听说去年某专业来了四个同济的,三个没能毕业,我想同济建筑系出来的都那么惨我怎么办啊。后来,我真的也没能毕业。

听学长们说,在这里,建筑学≠盖房子。很多人Bartlett毕业都去干别的了,有时候甚至和设计无关。后来,我发现我真的尽读些和专业无关的书干些无关的事。但是,学校里读过的那些书一直影响了以后的思考和学习,谈不上是源头,但总是关键的一段剧情。

UCL以非宗教背景著称,大概就是这个原因,经常有人来校园里传教。和所有的大都市一样,城市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牛校的派头,那么来自本校的照顾就会少一些。我来之前听说老外对留学生挺照顾的,如果暂时没给你安排上宿舍,会让你用宿舍的价格住酒店,有的时候甚至免费,我居然相信了。

我藏着大笔现金拖着一大堆箱包在附近的几个hostel辗转住了一个月,学校才有一个又贵又小又远的宿舍(UCL的校区和宿舍遍布伦敦)空出来给我。学校食堂在主楼的地下室,我来了一个月都不知道这个地方。食堂做的食物非常简陋,不好吃吃不饱还不便宜。烹饪水平基本上就是原始人的档次。

大多数设备都很老旧,不是古老,而是老旧。很多机房还是Win98的系统,不过Bartlett很土豪,全是Mac。连学生证也旧得很有感觉,糙得跟假证一样。我很喜欢这个版本,大家都去换了新的电子卡,而我一直没有换。

来了以后才感觉到,Bartlett在业内地位之牛已经不是排名可以描述。尤其是每年summershow的盛况会让你直观地感受到她的影响力。展览的时候Bloomsbury校区周围几乎任何一个街道都会有人向你打听Bartlett的展览在哪里。经常有同学在展览现场就会被企业相中。

我们建筑类专业有一大福利,就是fieldtrip。学校还给报销机票,从伦敦去洛杉矶的机票也给报!12个月的课程,至少有一个月是在旅行中。而且一边玩儿,一边还有老师给你讲解,也会去拜访兄弟院校,拜访老师的老朋友,拜访业界大牛。

我记得我刚到伦敦的时候,从Euston站上来,拉着一堆行李向一位很有派克风度的男人问路。他非常耐心地给我指路,然后对我说,我就是UCL毕业的,这是个好地方,你会有很好的前途。

在利物浦大学上学很水,因为英国总下雨

xmslient(商科)

商科的专业属于ManagementSchool,别的学院和专业我不太了解。MS的中国学生确实比较多,不要幻想上课的时候周围都是金发碧眼的老外了。英国本土人较少也是因为他们并不太热衷于读研究生,其他的专业会相对多一点。本科生里面英国人还是很多的,所以在校园里会有很多歪果仁供你参观。

上课有大班也有小班,lecture、tutorial、lab都有。论文和考试是考察课业的两大形式,每学期都会有一个比较忙的时候,好几门课的deadline一个接一个,再就是期末了。这时图书馆就成了你的家。老师基本都很负责,会给你很好的指导,只要你积极主动,他们都很乐意帮忙。英国的教育体制以严谨著称,学校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都很严格,所以不能懈怠和投机取巧。

很多人都说英国研究生很水,我知道你们觉得英国研究生学制短,中国学生多,可最终成就你的不是学校,而是你自己,是你如何利用周围的一切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哦对,我们确实很水,因为英国总下雨。

在利大读书免不了要和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利物浦现代而富有活力,是英国第四大城市,但它其实并不大,想去的地方走路基本都能到。Beatles和LiverpoolFC是这座城市的标签。

利物浦孕育了Beatles,他们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摇滚乐,现在街头还会有人唱他们的歌。足球迷们有福了,说不定有机会在学校附近看到俱乐部的大巴车,合影签名随便搞。学校距离市中心步行只有10分左右的路程,国内有的没的你都可以买到,所以来这不需要像搬家似的什么都带来了

AgnesLi

五年前的那个初秋,磕磕绊绊拉着两个suitcase只身来到英国,并不知道前方有什么样的际遇,经历在等着我,对未来没有一丝把握。

然后再这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利物浦时不时地惊喜到我。任何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都有可能充满故事,看上去破败的厂房是曾经辉煌一时的Titanic的白星轮船公司,这里有全欧洲最古老的中国城,有数不清的pub,club,jazzbar…anddrunkstudents,还有可以一起欢笑一起洒泪得好朋友。

平日和朋友在周日的美美早茶,逛街逛累了可以去Friends主题的CentralPerkCafé小歇,想要看利物浦最美的view可以去34层的Panoramic。

夜幕降临后可以去烛火恍惚的Leaf小坐,也可以去Studio2听LiveJazz,如果酒精还不够,可以去沿着fleetst一路往下,从CalvinHarris音乐的Club逛到有有DJ打Housemusic的独立夜场.

回想起来,即使是deadline前,和朋友一起拼命赶论文,复习到深夜,都值得怀念。

在这座城市,总有一些Moment,留下的烙印,永远忘不了。

我还记得在利物浦城市的东南边的SeftonPark,夏天音乐节的日夜笙歌,那个秋天下午众鸟齐飞,冬天Bonfirenight的焰火照亮了整个天空。

也记得说走就走到Crosby的海滩看日落,利物浦有全世界最美的天空,比大海还要纯粹的蓝,在日暮将近时,这种蓝色渐渐变成梦一样的颜色,日落月升,海浪吞噬当天最后的时间。

也总能想起那一幕,大学文图门口的花园广场(AbercrombySquare),一到夏天,大家躺在草地上,写在脸上的无忧无虑,阳光下的青春好像永远消耗不尽。

常常和那时候的朋友聊起,那快乐的两年。很奇怪,生活必然也会有不开心的事,可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日子,好像大脑确有昆德拉说的‘诗化区域‘,任何不顺心,都记不太清楚了。

在利物浦生活的两年,用那些看似花不完的大把光阴,肆意的挥霍在这个城市。如今这些无忧无虑的过去都揉进的利物浦的海风里,不知已被吹往何处,可每次回到这个城市,随着火车如同时光机一般,渐渐驶回limestreetstation,又回到十九岁那年,坐在默西河边,走进有唱诗班吟唱的教堂,坐在咖啡店门口晒晒太阳就很满足的幸福,一切好像都是原本模样。

午夜梦回,走在利物浦深夜的街道,闻得到,港口的海风像挥发了的Whitewine,还带着旧时光的清甜。

在华威大学,看到的是鹅鹅鹅鹅鹅

Poto酱

华威大学,的授课形式很多样,这点给我留下来了深刻印象,华威大学常见的授课形式分别是Lecture、Seminar、Casestudy、Exercise、Presentation,当然还少不了动则几千字的PMA。

1.Lecture

上课时间非常紧凑。上课类型可分为大小lecture,就是传说中分别一周和两周就上完一门课的神奇存在。

(一般30人左右的小lecture)

2.Seminar

小班授课,俗称seminar,以小组讨论(casestudyexercisepresentation)为主。甚少单独存在,每门课都有各自混合花样的seminar。

3.Casestudy

一般都是真实案例分析。CaseStudy里面能学到的都很简单也不深入,老师教你一个相对高效、正确的思考方式,学生水平的提高靠课后读很多很多相关书籍并融会贯通。

4.Exercise

大学玩过商道、沙盘、模拟企业大赛等的同学应该对各自商业/管理模拟游戏有所了解,此处介绍的exercise就是纸质版的大富翁啊!模拟商业谈判更像是在卖萌。老师们一人分饰n角,又是扮演政府又是扮演潜在合作伙伴,相当有趣。

5.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也是WMG一大特色,最牛逼的时候一天五个(一脸淡定)。什么紧张焦虑,不自信,口语不好全给你药到病除(我就笑笑不说话)。

15分钟即兴演讲之现场1/4草稿

6.PMA(postmoduleassignment)

就是这玩意,平均下来每篇字数-,我这样半路出家留学的小渣渣每次ddl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死去活来死去活来。不过一旦你能独立且用心完成第一篇PMA,恭喜你,你的学术生涯跨出了一小步。

黄宇人

华威很有钱,而且越来越有钱。所以学校一直在扩建和增添新设施。

校园是开放式的,虽然叫华威大学但是并不在华威,而在靠近考文垂的地方。虽然离考文垂就15分钟的bus但是还是属于“乡下”,所以风景特好。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华威住校生的一大难题,野鹅真的太多了......虽然你也能看到鹿,兔子,松鼠,天鹅,但是真的野鹅太多了。每当你早成急着去上课遇到一群野鹅占着路,你也只能绕开。放学回到宿舍发现门口坐着一只鹅,你开不了门也只能绕开。除了绕开鹅,你还得绕开鹅屎,夏天还得绕开鹅的发情攻击。不过总体来说,你不理它们,它们还是乖的。

华威商学院的CareerPlus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指导资源,包括导师和一系列讲座等,在这里你能有机会和很多厉害的公司管理者有交流,这也许并不能直接让你进入某一家名企,但是更聪明的人会看中所谓networking的建立。同时,学校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就业创造了很多机会,来商学院读书的同学很多自身或者家庭有商业背景,在认识和交流中,也有不少合伙创业了的,机会也许就在同学中。

我就读的是商学院的marketing专业就本专业来说,大多数人都在校招中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与marketing相关的居多,也有去四大或者咨询公司的。招聘中能力的体现是很重要的,不会因为出自好学校就能在面试中胜出,往往在面试一些大公司的时候应聘者都是来自全球各大名校的学生。华威的优势在于资源,在华威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来成长,这样才更有竞争力。

来华威最重要的我觉得是社交,一定要多参加活动多认识人,千万不要做一个只会学习的闷罐头。

在爱丁堡大学,希望时间重来一遍

易慧中

爱大年成立,比牛剑晚了三百多年。大体分为三个College,HumanitiesSocialscience,MedicineVeterinaryMedicine和ScienceEngineering。当初听人顺嘴一说爱丁堡大学还不错,加上我看中学校的外貌胜于一切,就添进了志愿,也就来到了这里。顺便提一句苏格兰本科学制是四年的,因为中学比英格兰少一年。

学校校区分散,而且即便是同一个校区,大家对不同专业的楼也不甚了解,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即便知道了,卡也刷不进去。

OldCollege主要是法学院授课用,但是法学院的朋友说也不全是在这里上课。门口对面有个二手书店,我花8磅买了一本书,恰好在建筑史的readinglist上,觉得很幸运。后来发现ECA旁边有更多二手书店,价格更低。学校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jz/7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玉吊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