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30分钟
文章信息
*作者:陈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配豪、杨茜,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出处:《政治经济学报》第16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年12月。
*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专家的建议,同时,本研究受到年度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青班课题的资助,特此致谢,文责自负。
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诞生起就伴随着与其他经济学观点的交流与冲突。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不少分歧来自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不同。本文试图在经济学、认识论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多个学科的思想史画面中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在研究方法论上的异同,以期明晰相关讨论的确切争议。通过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梳理,我们希望为相关探讨寻找更具当代价值的、更为清晰的出发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思想史
自《资本论》问世以来,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就引起了经济学和哲学等界多方的争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所采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后来的主流经济学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从思想史角度梳理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探讨,澄清基本的分歧,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支持。具体地,我们分析了“政治经济学”一词从诞生到边缘化、再到复兴和变体的历程,并把该过程和经济学、认识论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多个维度的思想史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试图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嵌入广阔的人类思想史和历史图景之中,并尝试在不同理论的真诚对话中揭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独特性及现代意义。特别地,我们梳理了不同“主义”和“学派”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确切含义、研究对象与方法等基本问题的差异性理解,探讨了这些差异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对“何为知识”、“经济科学的标准何在”的不同回答——并以劳动价值论为例简单说明了厘清上述分歧可以怎样帮助我们清理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争议。我们认为,真正实现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离不开对基本分歧的深入浅出的回应,而这又需要我们主动对争议各方的观点和主张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基于对彼此的理解来寻求对话的可能,而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切实运用——从鲜明的人民立场出发来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历史和思想史的自觉,并基于此建构“最广大人民的经济理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和精髓所在。
一、在“政治经济学”的语义演变中看马克思的经济研究方法论
现代汉语所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是对英文短语“PoliticalEconomy”的翻译[1],本部分将揭示该用语的词源和词义演变,进而为理解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争论提供历史和思想史背景,也为不同理论的对话提供基础。
(一)“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和边缘化
1.从古希腊的“经济学”到18世纪末的“政治经济学”
英文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源于希腊语“Oikionomike”,该希腊词由意为“家庭”的“Oikos”和意为“(天文)规律”的“Nomos”组成。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把“家庭”视为城邦(Polity,也是该书的核心分析对象)的基本组成单位,并把其界定为“主仆、夫妇、父子”这三组关系;该部分以这三对关系的“自然正当性”和“合规律性”为主要内容,只是兼论了物质和货币财富问题(Aristotle,)[2]。拉丁语中的“Oeconomia”一词则沿用了“基于家庭运行规律的家庭管理”这一含义,并把其拓展到了更具一般意义的“管理”上。该用法持续到欧洲中世纪,在当时的道德哲学中有明确体现(PeterGroenewegen,)[3]。
17世纪,法语借用拉丁语形成了“经济(Oeconomie或Economie)”一词,并和“政治(Politique)”一词连用,是目前考证所知的“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的最早表述:第一次使用被归功于梅耶内·蒂尔凯(Mayerne-Turquet)在年出版的《君主制》一书[4],安托万·德·蒙克列钦(AntoinedeMontchrestien)在年更直接把其运用在《政治经济学的特征》一书的题目中[5]。“政治经济学”法语用词的出现以当时正在兴起的法国民族国家建设为历史背景,其内涵主要侧重“公共管理”这一较为宽泛的含义。此后,由于财政能力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渐增,伴随重商主义的兴起,“物质财富”维度在该词语的内涵中日益突出。当重农学派的代表弗朗斯瓦·魁奈(Fran?oisQuesnay)于18世纪在其《经济表》中运用“政治经济学(PolitiqueEconomie)”时,该词已经明确呈现出“公共管理”和“财富研究”平行的双重含义,随后,后者的主导性不断增强。
如果说,从希腊语到法语的语义演变揭示了“政治经济学”所言说对象的复杂性的话,那么,该词在英文语境中的发展则进一步引入了围绕“何为科学方法”的讨论。威廉·佩蒂(WilliamPetty)于年首次在英格兰使用该词,而据埃德温·坎南(EdwinCannan)考证,威廉·佩蒂把其等同为“政治解剖学(PoliticalAnatomy)”或者“政治算数(PoliticalArithmetic)[6]”。可见,相较于法语语境中对“物质财富”这一言说对象的侧重,“政治经济学”在英文语境中首次出现时就更侧重“和数学有关的精确陈述”这一研究方法。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Stuart)在年首次把该英文词汇用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书名中时,更同时在其文中明确采用了“政治经济的科学(TheScienceofPoliticalEconomy)”这一表述。亚当·斯密(AdamSmith)也在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时采用了“科学”的前缀:在《国富论》第四章的开头,他把“政治经济学”界定为“政治家和立法者的科学(Abranchofthescienceofastatesmanorlegislator)”[7]。
————————————————
[1]在古汉语中,“政治”和“经济”两个词原具有不同于英语语境下的意义,在20世纪初,对具体译法也存有争论,此处不冗述相关细节。
[2]Aristotle,ThePoliticsofAristotle,trans.intoEnglishwithintroduction,marginalanalysis,essays,notesandindicesbyB.Jowett.Oxford,ClarendonPress,.
[3]PeterGroenewegen,Politicaleconomyandpolitics,inJ.Eatwelletal.(eds.),TheWorldofEconomics,PalgraveMacmillan,adivisionofMacmillanPublishersLimited,.
[4]Mayerne-Turquet,L.de,LaMonarchieAristodemocratique;ouleGouvernement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tx/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