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玉吊钟 > 玉吊钟特征 > 正文 > 正文

欧洲富贵人家的生活和消费观古堡文章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5 13:39:47

欧洲古堡

前生今世

沧海桑田

插图设计:黄晓陵

本文关键词

欧洲,法国,古堡,古建筑,领地,贵族后裔,老牌资本家的后代,富二代,中国,土地,所有权,法律

引子

在上篇系列文章中,我和诸位朋友探讨了欧洲人‘老房子癖’的根源,今天我想跟诸位聊一聊,至今还住在古堡里的贵族后裔等是怎么生活和消费的,欧洲的新贵是怎么生活和消费的。

图片:欧洲古堡

旧贵族

堡主及其祖传的房子

我在古堡系列文章5里写道,欧洲贵族的后裔命运不同。有的失去了所有财产,早就搬出了古堡;有的还住在其祖先数百年前兴建或置办的古堡里;有的将古堡的辅助建筑租出去,比如重新装修的马厩、仆人房、鸽子塔或过去看门人住的塔楼,用收上来的租金继续住在古堡的主建筑里;

古堡的房子多的很,租出去一些房子又何妨?

有的贵族后裔为了接着在古堡里住下去,把四周的森林租出去一部分,让猎人进入,把四周的农田租出去,让农民种田,把四周的草地租出去,让农民放养牛羊,到了夏天,把另一块草地租给夏令营,让少年儿童在那里安营扎寨几天。反正领地大得没朋友,猎人在森林里开枪闹出多大的动静,夏令营里的孩子们夜里开篝火晚会多么引颈高歌,堡主一家也听不见,照样过他们的小日子,睡他们的安稳觉。

位于捷克的古堡

那么,住在堡里的贵族后裔是怎么生活和消费的呢?还有,即便不住在堡里但仍然家境殷实的贵族后裔是怎么生活和消费的呢?在下文中,我着重与诸位看官探讨一下至今仍腰缠万贯的贵族后裔的生活和消费观。至于家道中落的贵族后裔,我将在以后的文章里与诸位朋友一起观察他们的现状。

贵族后裔

简朴

荷兰有一本著名的杂志,专门介绍在富人榜上名列前茅的人及其生活方式。它曾刊登表过一篇文章,教给大家肉眼识别谁是首富,谁是新贵或打肿了脸充胖子。文章写道,一位公爵夫人会亲手熬一锅肘子豌豆浓汤,然后盛出半锅来,开车送到住在下一片森林里古堡的伯爵夫人那里去,让她们一家也尝尝鲜。文章大意是,越世代富贵的人家也简朴。

公益

上面是书上写的,现在我讲一对我亲眼见的男爵夫妇。他们是我的邻居。男的精力充沛正当年,可他不出门找工作,看来管理他家的动产和不动产就够他忙活的了。女的和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了一个基金会,用自己捐的款帮助老弱病残,组织绘画展览,支持有才华的画家,排练文艺节目,向百姓介绍荷兰王国的历史和传统,否则崇尚自由民主博爱的荷兰人早就忘了荷兰还有‘老掉牙’的王国历史和传统。

子女

这对夫妇有一双儿女。女儿像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公主,金发碧眼,亭亭玉立。她今年二十出头,在大学读法律,好像是刑法。这倒体现了欧洲贵族的传统。过去每个贵族家庭都送一个孩子去专攻法律,大概是因为法律是维护其财产,保证其利益,争取其权益的利器吧。并且,欧洲过去的领导层也常是法律专家云集。

今年夏天,干燥酷热。我家花园里的植物一天不浇水就打蔫耷拉脑袋。更糟心的是,我过几天要出门一周,回来这些花非变成夏泥滋润大地不可。我心急如燎,一筹莫展。

有一天我正在花园里浇水呢,看到男爵夫人和她女儿路过,我眼前一亮,心想,有救了。我问那个女孩儿,愿不愿意下周每天给我浇浇花,我按小时付报酬。她母亲接过话茬来说,咱们都是邻居,要什么钱呢?让这孩子来帮助你好了。我直摇头,她妈妈也就作罢了。她随即问女儿,你工作排得开吗?

女儿说,上周她在餐馆端了二十一个小时的盘子,但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呢,她总能抽出空来给我浇一两个小时的花。她母亲听了那叫自豪!母亲告诉我,女儿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但不用交房租,因为她一周给房东一家五口做三顿晚饭。我一算,二十来个小时在餐馆端盘子,还给房东一家子做三顿晚餐,这孩子哪儿是上大学呀,分明是打工糊口。

低调

记得去年我的在露露茶室组织小型文艺活动欢迎来自国内的朋友时,想找一个帮我端茶送水的。我想起了男爵夫人的女儿。我去她家找她时,正好她母亲也在。知道原委后,母亲又捷足先登道,露露,你让我女儿见见世面,招待中国客人,是我女儿的荣幸。还要什么钱呢?我坚持给,她说,这么着吧,你付给她的报酬我来付给她,让她尽早学会自立更生,是我作母亲的心愿。我还是坚持,她母亲看了女儿一眼,那孩子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叮嘱这孩子说,你的服装打扮适合那个场合就行。

到了那天,这孩子按时上班。只见她素面朝天,笔挺的黑色连衣裙,丸子头。我嘴上没说,心里暗叫白瞎了。要是她把长长的,自然卷的金发散开该多好呀。要是她给丰满的嘴唇涂点口红,配上她白皙的脸庞,该多棒呀!但我再一寻思,这就是她所理解的适合这种场合,庄重含蓄,而不是袒胸露背红眉毛绿眼睛假睫毛美光针拉皮隆胸。

好几位来自中国的客人见了这个女孩儿眼睛都直了。我想再逗逗他们,便说,你知道她...

这孩子虽然不懂中文,但冰雪聪明,马上知道我的下半句是什么,连忙给我使眼色,我只好缄口不语了。

客人走后,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如果别人知道她有男爵头衔,以后找零杂工就难了。另外,中国客人如果知道男爵小姐给他们端茶送水,会感到不自在。我心想,她这就多虑了。不过我还是感激她的一片好心。

还记得这孩子十五岁时,有一天她找我来说,学校老师让她在全班面前做讲演,介绍中国历史。她请我给她讲几个中国历史故事,她好照葫芦画瓢。我一边给她讲,她一边做笔记。无意间,我看到她笔记本上的名字‘从斯特芬’,吓了一激灵。她爸爸妈妈知道不知道这孩子把他们家的姓氏一斩两段,只用前一半吗?

她的姓氏应是‘从斯特芬到阿姆斯特芬’,出奇地长,跟排比句似的。意译成中文就是,’从山海关到连云港均为我家领地’。有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味道。荷兰人一听这姓氏就肃然起敬,因为此家族数百年来,辈出厚禄高官。就拿近几十年来说吧,出了高级外交官和省长等。这女孩儿非但不四处张扬她的身世,而且隐姓埋名,不对,改姓埋名。确实,‘从斯特芬’更像平头百姓的短姓氏。

再谈节俭

男爵夫妇的儿子也是金发碧眼,英俊挺拔,他要在中国就能搔首弄姿,扭捏作态,嗲声嗲气,顾影自怜,涂脂抹粉,以帅哥小鲜肉的身份抠图替身配音骗取天价片酬了。可在荷兰从楼上扔一块砖头就能砸到在街上走的十来个这样的美男,给谁天价不给谁天价呀?另外,男生如果荷兰如此做派,就会被误认为是断袖或变性人。虽然这类人受到荷兰的法律保护,还能结婚收养孩子,可哪个男生愿意解衣宽带让别人验证自己变性了没有?

这个男孩儿今年十九岁,上大学一年级,专业是领导艺术,这个学科是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和心理学的综合体,学生毕业后当首相或进入内阁的几率比其它学科的毕业生要高。

有一天我请男爵夫妇一家来我家喝下午茶。他们只来了夫妻两个,大女儿出去打工了,小儿子在家写作业。我尽量准备了美味的茶点,上奶油蛋糕时,男爵夫人站起来说,她回家问问儿子要不要来,因为他最喜欢吃蛋糕。我马上说,那我就等他来再切蛋糕吧。我心想,在荷兰超市,奶油蛋糕也就是一两斤西红柿的白菜价,他们儿子这么爱吃蛋糕,做父母的咋不常买给他吃?可再一想,是的,荷兰人只有过节假日或生日时吃蛋糕,这对男爵夫妇虽然腰缠万贯但跟普通百姓一样,勤俭治家。

新贵

超级新贵

上面讲的是贵族后裔。那么,在荷兰,老牌资本家的后代和新贵是怎么生活的呢,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呢,旁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呢?

先讲一个新贵的故事。在荷兰有两家世界瞩目的梵高博物馆,一家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在荷兰的大森林区侯合-维吕儿。后者本来是私人艺术博物馆,其创建人就是上世纪初的新贵,一对叫科勒尔-默勒的夫妇。他们以船舶运输而发家。

科勒尔-默勒博物馆及其创建人。前两天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tx/3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玉吊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