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玉吊钟 > 玉吊钟物种 > 正文 > 正文

安神药远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1 14:37:28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来源

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sibirica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釆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抽取木心晒干。生向阳山坡或路旁。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2~30cm,直径0.2~1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抽取木心者中空。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炮制

远志: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段,干燥。

制远志: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文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每kg远志,用甘草6kg。

蜜远志:将制远志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每斤加炼熟蜂蜜20斤)。

复方

①心气不足,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发则狂眩:菖蒲、远志(去心)、茯苓各二分,人参三两。上四味,捣下筛,服方寸匕,后食,日三,蜜和丸如梧桐子,服六、七丸,日五,亦得。(《古今录验》定志小丸)

②治神经衰弱,健忘心悸,多梦失眠:远志(研粉),每服一钱,每日二次,米汤冲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久心痛:远志(去心)、菖蒲(细切)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远志汤)

④治痈疽、发背、疖毒,恶候浸大,不问虚实寒热:远志(汤洗去泥,捶去心)为末,酒一盏,调末三钱,迟顷,澄清饮之,以滓敷病处。(《三因方》远志酒)

⑤治喉痹作痛: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仁斋直指方》)

⑥治脑风头痛不可忍:远志(去心),捣罗为细散,每用半字,先含水满口,即搐药入鼻中,仍揉痛处。(《圣济总录》远志散)

⑦治气郁成鼓账,诸药不效者:远志肉四两(麸拌炒)。每日取五钱,加生姜三片煎服。(《本草汇言》)

⑧治小便赤浊:远志半斤(甘草水煮,去心),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枣汤送下。(《朱氏集验医方》远志丸)

⑨治吹乳:远志酒煎服,滓敷患处。(《袖珍方》)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安神,袪痰,消痈。

①用于痰迷神昏,惊悸,失眠等症。

远志能豁痰开窍,对于痰迷神昏,常与菖蒲、郁金等同用;又能宁心安神,对于失眠、惊悸,常与枣仁、茯苓等同用。

②用于咳嗽痰多。

远志能促使痰涎排出,以治咳嗽、咯痰不爽,常与杏仁、贝母、紫苑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疮痈初起,用远志五钱至一两,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外敷患处,有消痈之功。

2.《证类本草》

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能,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轻身不老,好颜色,延年。叶名小草,主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一名棘菀,一名绕,一名细草。生泰山及冤句川谷。四月采根、叶阴干。(得伏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

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君。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能,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性论》云∶畏∶蛴螬。治心神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坚壮阳道,主梦邪。日华子云∶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服无忌。得∶茯苓、冬葵子、龙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生∶太山及冤句川谷。四月采

4.《玉揪药解》

味辛,微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开心利窍,益智安神。远志辛散开通,治心窍昏塞,胸膈痹痛。补肾壮阳,敛精止泄。疗骨疽乳痈,一切疮疡肿毒。

5.《药性切用》

苦辛性温,散郁泄热,入手少阴经,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利九窍,交心肾。甘草水浸若纯虚无滞郁者勿用。叶名小草,止泄益阴。

6.《药鉴》

气温,味苦,无毒。主和颜悦色,轻身耐老。利九窍而补中伤,除咳逆而驱惊悸,益智慧而善不忘。小儿惊痫客忤,非此莫治。妇人血噤失音,非此莫疗。大都温则能补,故能益精气,壮阳神,强志倍力。苦则能泄,故能辟邪气,去邪梦,安心定神。畏珍珠藜芦。

7.《新修本草》

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轻身不老,好颜色,延年。叶名小草,主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一名棘菀,一名绕,一名细草。生太山及宛朐川谷。四月采根、叶,阴干。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案药名无齐蛤,恐是百合。宛朐县属兖州济阴郡,今犹从彭城北兰陵来。用之打去心取皮,今用一斤正得三两皮尔,市者加量之。小草状似麻黄而青。远志亦入仙方药用。

8.《中药炮制》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泥沙,捞入筐内,滤干水份(如未去骨者、润透抽去骨)放入缸内,每斤用甘草2两煎水,倒入缸内与药同浸2小时,捞起滤干水,晒干或烘干。因去骨可除烦。甘草水浸能解毒。若取其润肺,则用蜜炙,每斤药用蜂蜜克,将锅烧热,倒入蜜练开下药,拌炒至金黄色,取出摊冷,以不粘手为佳。也可用清炒法和炒炭法。

9.《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叶名小草,一名棘菀(陆德明《尔雅》音义引作苋),一名棘绕(《御览》作要绕),一名细草。生川谷。

10.《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温无毒,入心肾二经。补不足,除邪气,益智慧,明耳目,宁怔忡,定惊悸,利九窍,治健忘,壮阳道,益精气,长肌肉,助筋骨。及妇人血禁失音,小儿惊风客忤,皮肤热,面目黄,久服悦颜色延年。汤泡,去心用,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忌诸肉、生葱、冷水,杀天雄、附子毒,叶名小草,主萝泄。

11.《滇南本草》

甜远志,味甜,性微温。主补心、肝、脾、肾,滋补阴血,补养精神,润泽形体,止面寒腹痛,止劳热咳嗽,治妇人白带腰痛,头眩耳鸣,男妇虚损,洵为要药。(单方)治妇人产后蓐劳症,发热出汗,饮食无味。甜远志(去皮干用五钱、生用一两)笋鸡(一只去肠)将药入鸡腹内煮烂,空心服之效。(补注)“蓐劳”,蓐产中之名也,产后虚弱气喘,乍寒乍冷乍热之病也,如疟状,名曰“蓐劳”。此是虚弱也。又有因产后着气,肝血受郁而作蓐劳,盖气血不相顺接,气虚故乍寒,血虚故乍热,寒热自汗,无时休息,症状似疟,实非疟也。治宜大补气血。甜远志补气补血,笋鸡气血之物,用以佐之。

12.《得配本草》

得茯苓、龙骨、冬葵子良。畏珍珠、蜚蠊、藜芦、齐蛤。杀天雄、附子、乌头毒。辛、苦,温。入手足少阴经气分。开心气,去心邪,利九窍,散痈肿。得甘草、陈皮,治脾经郁结。配川贝、茯神,除痰郁,开心窍。佐茯苓,入肾经以泄邪。佐麦冬,散心郁以宁神。(若无邪,则散心之正气。)研末搐鼻,治脑风头痛。米泔水浸,槌碎去心用,不去心令人闷绝,再用甘草汤泡一宿,漉出晒干或焙干用。生用则戟人咽喉。心虚不寐,(用之则有怔忡之患。)肾气不足,(用之恐过提肾气。)二者禁用。远志一味,今皆以为补心安神之剂,其实消散心肾之气。心肾一虚,鼓动龙雷之火,而莫有底止,虚怯者实所禁用。惟心气郁结,痰涎壅塞心窍,致有神呆健忘、寤寐不宁等症,用以豁痰利气则可。若谓益精强志,使心肾交密,万万不能。观仲淳经疏,九如化裁,自知从来之误。

13.《本经逢原》

远志入足少阴肾经气分,非心经药也。专于强志益精,主梦泄。盖精与志皆肾所藏,肾气充,九窍利,智慧生,耳目聪明,邪气不能为害。肾气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不能闭蜇封藏,故精气不固也。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茯神、益智为丸,枣汤服效,取其为阴火之向导也。昔人治喉痹失音作痛,远志末吹之,涎出为度,取其通肾气而开窍也。又治妇人血噤失音,及一切痈疽搐鼻,治脑风,杀乌附毒,惟水亏相火旺者禁服,以其善鼓龙雷之性也。《本经》言治咳逆伤中,详远志性温助火,非咳逆所宜,当是呕逆之误,以其性禀纯阳,善通诸窍,窍利则耳目聪明,强志不忘,皆益肾气之验。《别录》云,去心下膈气非呕吐之类乎,一切阴虚火旺,便浊遗精,喉痹肿痛慎用。苗名小草,亦能利窍兼散少阴风气之结也。

14.《本草新编》

远志,味苦,气温,无毒。而能解毒,安心气,定神益智,多服强记,亦能止梦遗,乃心经之药,凡心经虚病俱可治之。然尤不止治心也。肝、脾、肺之病俱可兼治,此归脾汤所以用远志也。而吾以为不止治心、肝、脾、肺也。夫心肾常相通者也,心不通于肾,则肾之气不上交于心,肾不通于心,则心之气亦不下交于肾。远志定神,则君心宁静而心气自通于肾矣,心之气既下通于肾,谓远志但益心而不益肾,所不信也。是远志乃通心肾之妙药。故能开心窍而益智,安肾而止梦遗,否则心肾两离,何能强记而闭守哉。

15.《本草图经》

生泰山及冤句川谷,今河、陕、京西州郡亦有之。根黄色,形如蒿根;苗名小草,似麻黄而青,又如荜豆。叶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开花白色;根长及一尺。四月采根、叶,阴、干。今云晒干用。泗州出者花红,根、叶俱大于它处;商州者根又黑色。俗传夷门远志最佳。古方通用远志、小草,今医但用远志,稀用小草。《古今录验》及范汪方,治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不下。小草丸∶小草、桂心、蜀椒去汗、干姜、细辛各三分,附子二分炮,六物合捣下筛,和以蜜丸大如梧子。先食米汁下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禁猪肉、冷水、生葱、菜。

16.《本草求真》

辛甘而温。入足少阴肾经气分。强志益精。凡梦遗善忘。喉痹失音。小便赤涩。因于肾水衰薄而致者。宜用是药以补。盖精与志皆藏于肾。肾气充则九窍利。智慧生。耳目聪明。邪气不能为害。肾气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时珍曰。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不能蛰闭封藏。故精气不固也。昔人治喉痹失音作痛。(火衰喉痹)远志末吹之。涎出为度。非取其通肾气而开窍乎?一切痈疽背发。从七情忧郁而得。单煎酒服。其渣外敷。投之皆愈。非苦以泄之。辛以散之之意乎?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茯神益智为丸。枣汤服效。非取远志归阴以为向导之药乎?但一切阴虚火旺。便浊遗精。喉痹痈肿。慎勿妄用。去心。用甘草水浸一宿。曝干焙干用。(曰。凡使须去心。否则令人烦闷。)苗名小草。亦能利窍。兼散少阴风气之结也。畏珍珠藜芦。得茯苓龙骨良。

17.《本草蒙筌》

味苦,气温。无毒。茎类麻黄而青,兖州(郡名)泰山(并属山东。)俱有。根名远志,四月采收。用宜去骨取皮,甘草汤渍一宿。(因苦下行,以甘缓之,使上发也。)漉向日曝,干入剂煎。畏真珠、藜芦、蛴螬,宜冬葵、茯苓、龙骨。雄附(雄黄、附子。)大毒,亦能杀除。益精壮阳,强志倍力。辟邪气,去邪梦,定心气,安心神。增益智慧不忘,和悦颜色耐老。仍利九窍,亦补中伤。咳逆能驱,惊悸可止。治小儿惊痫客忤,疗妇人血禁失音。

18.《本草害利》

远志肉

〔害〕此无补性,虚而挟滞者;同养血、补气药用,交通心肾、资其宣导、臻于太和。

不可多用、独用。纯虚无滞者,误服之,令人空洞悬心痛。凡心经有实火,应用黄连、生地者,禁与参、术等补阳气药同用也。

〔利〕性温、苦泄辛散、定心气、止惊益智、补肾气,强志益精,善疗痈毒,敷服皆可。

〔修治〕四月采根叶,阴干去心,否则令人烦闷。甘草汤浸焙干,或盐水炒、或姜汁炒、或用炭。附小草∶益精补阴气,止虚损遗泄,交通心肾,调平水火之功。

19.《本草撮要》

味苦辛.入足少阴经.功专治健忘.得茯苓入肾通阳.得枣仁通心安神.去心.甘草水浸一宿用.畏珍珠、藜芦.得茯苓、龙骨良.

20.《本草崇原》

远志气味苦温,根骨硬,禀少阴心肾之气化。苦温者,心也。骨硬者,肾也。心肾不交,则咳逆伤中。远志主交通心肾,故治咳逆伤中。补不足者,补心肾之不足。除邪气者,除心肾之邪气。利九窍者,水精上濡空窍于阳,下行二便于阴也。神志相通,则益智慧。智慧益,则耳目聪明。心气盛,则不忘。肾气足,则强志倍力。若久服,则轻身不老。抱朴子云∶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记而不忘,此轻身不老之一征也。

21.《本草便读》

开心窍而泄热搜邪.味属苦辛.兼能散肿.通肾气以安神益志.性含温燥.并可疗忘.(远志苦辛而燥.专入心肾二经.所谓远志者.以肾藏志.远志能宣泄肾邪.邪着则志不定.邪去而志自远大也.能通肾气上达于心.使肾中之水.上交于离.成既济之象.故能益智疗忘.然毕竟宣泄之品.无补益之功.故一切痈疸外证.若因七情内郁气血不调者.外敷内服.并皆治之.)

22.《本草备要》

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郁。主手少阴(心),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补精壮阳,聪耳明目,利九窍,长肌肉,助筋骨。治迷惑善忘,惊悸梦泄(能交心肾。时珍曰∶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强志益精,故治健忘。盖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健忘梦泄也),肾积奔豚,一切痈疽(酒煎服。《经疏》曰∶痈疽皆属七情忧郁恼怒而得,远志辛能散郁。昂按∶辛能散郁者多矣,何独远志?《三因》云∶盖亦补肾之力耳。缪希雍着《本草经疏》)。去心,甘草水浸一宿用。畏真珠、藜芦,得茯苓、龙骨良。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若需采收买卖药品,请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wz/7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玉吊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