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幸福一个爱健身,爱美食,爱旅行的伪文艺男青年,希望22岁的时候,实现他的所有愿望!“澉”组词你又会想到什么?当我第一次遇到这个字的时候,也是愣了很久,慢慢的我开始换了另外一种想法去剖析这个字的组成。当“水”遇到了“敢”字,我想一定是具有逆流而上的拼搏之意,亦或是“海”一样的大无畏,还有可能就是一群和水作伴的勇士,可能我的想法比较的脱离现实,而当我去翻开字典的时候,“澉”字的解释却仅有“澉浦”这一个江南鱼米之乡的古镇,这顿时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澉浦”又是如何一个地方?造字者是如何诠释这个小镇的故事的呢?
魏郦道元《水经注》“东南有秦望山,傍有谷水流出为澉浦”,建镇于唐开元五年,一座千年古镇,承载了是中华文化的无数感情的熏陶,随着海浪拍打了数千年。
越来越多从书籍的了解,让我竟然对这座古镇肃然起敬,于是,我慢慢踏上了去往小镇的道路…….
小镇内的建筑
澉浦古镇,一早为四座城门,整座小镇都有护城河环绕,白天开城门放桥出城进城,晚上关城门,拉起桥。赫然一排“大同社会”的细细写照。
而如今,澉浦古镇内保留较为完整的有西城门、城墙遗址、护城河以及镇内部分老街小巷、白墙灰瓦的民宅,它们分别与附近乡树野花的田野、茂林修竹的山麓,构成了一幅自然浑朴的田园风景画。澉浦的小巷是古镇一道清幽恬美的风景线,是另一幅古雅冲淡的水墨图画。
澉浦的小巷大多有历史的内涵和文化的底蕴。北小街的塘门弄(俗称金王庙弄),建于宋代,为澉浦最古老的小巷。元代时,这里是繁华地段,至今弄中留有“花园里”地名。吴家角,位于北小街北段西,这里曾是元明澉浦望族大船吴氏居地(元代大画家吴镇即出于此氏),现在还留有大船吴花园遗物——荷花池。
南小街的道观弄,因弄底旧有延真观而得名。观内旧有十间楼,为元代戏曲家杨梓歌姬们的梳妆之所,又有“胭脂湖”,困歌姬洗妆水日倾于此而得名。弄内有李氏梓树和朱氏玉兰树,皆为古树名木。其旁镇中心小学内还有绿荫参天的梧桐树,为民国初年建校而植。
南大街的古寺弄和城隍庙弄,皆因旧有海门寺和城隍庙而得名。漫步此两弄,可以想象旧时这两大寺庙的雄伟和繁华。镇东的“大池弄”,因弄中旧有澉浦最大的池塘而得名,可惜这个池塘今已毁去大半。这里还是澉浦风味小吃的聚集之地。
池弄和南大街的仓弄相通,相传仓弄因弄底旧有储货仓而得名。原来,其旁“寺背河”(在海门寺后,故称),在宋元时通长山海运码头,码头之货物先由寺背河运至此储仓,再入城河运出。仓弄之底刘家场旧有“马树”,因其形似马得名,为数百年前古树,惜在“文革”中被毁。仓弄东而南为“铁匠营”,此巷长而曲折,宋《澉水志》载,澉浦有“铁甲军需场”,当为制造兵器和将士铁甲之地,“铁匠营”巷名由此而来,此亦是澉浦宋时为军事重镇之佐证。
澉浦的老房子,现在主要集中在南小街。南小街朱宅内有民国富商朱斐章所建的小洋楼。此楼约民国早期建造。朱斐章沪上经商致富后,即回乡仿沪造小洋楼。洋楼三底三楼,楼上前廊设水泥栏杆,楼顶为洋式吊顶,屋盖黄色平瓦,有天井,前筑花坛,种广玉兰两株,绿叶白花,颇具西洋庭院景。
在小镇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家家户户的墙门两侧,把以前用来磨米,磨面的石磨,砌在了围墙里,这些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问了当地人,石磨分上下两块,一块凸出,一块凹进,通过转动,磨出米面。现在的石磨已经不用了,砌在围墙里,意思是希望家人,阴阳和谐,身体健康,还意味着,家庭基业坚如磐石,兴旺发达!
澉浦港(长山闸)
公元十三世纪,一位大胡须、蓝眼睛、高鼻梁的意大利人来到杭州,他在游记中写到:“离该城四十二公里远的地方,沿东北方向就是大海,这里有一个优良的港湾。所有从印度来的货船,都在这里停泊。”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这个优良的港湾,就是嘉兴海盐的澉浦港。在封建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海洋科技文化巨大发展的宋元时期,澉浦港进入了它的鼎盛与辉煌。
澉浦港港址位于镇城南的葫芦山与长墙山之间,这里岸线漫长,水深滩阔,吞吐便利,交通捷达。近5公里长的海岸上遍布多处舟船寄碇地内河船泊于白塔潭,海商船近靠泊橹山,货运船驻停鸦雀墓,番船皆聚龙眼潭,客旅舟常在金家桥,转运货船须往三里堰。从高处鸟瞰,桅林帆樯蔽日,轴拥舻堵相衔,千舸泊港,万商云集,彩旗飘午,货积如山,好一幅“天下第一码头”的织锦画图。
南门近处的“海神娘娘庙”(后称“天妃宫”)里香火明灭、香客如云。
在澉浦非常注重水运/水的排流等发展,民间的一句话:要想有,兴港口。要想富,通海路。要盛强,向海洋。澉浦人民为了当年的开湖也是挨家挨户出人出力,可谓欣欣向荣的模样!
钟楼
这是年的春节,小镇的大街小巷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都传递着欢声笑语。这是澉浦镇上的一户普通百姓,大年初一父亲就带着孩子们来到钟楼,只见钟楼气势恢宏,斗拱飞檐,葫芦形顶,巍然耸立着,喜笑颜开的一家四口在钟楼前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这是他们新年记忆中的老钟楼。
在澉浦镇上生活了60多年的袁振培老人来说,他记忆中的老钟楼也别有一番滋味。“小时候家住北小街,钟楼位于北大街,前后就两三百米的路。隔三岔五的,我们三五好友就会约着去钟楼游玩,调皮的时候还会在二楼往上爬,摸一摸挂着的大钟,心里就分外高兴。”说到老钟楼,袁老如数家珍,“我还记得很清楚,钟楼一共分三层,葫芦形攒顶,底层铺的是一块块的青石板,而且内部都是打通的,来到钟楼一楼从下往上看你就能看到挂在三楼的大钟。一撞钟,现在的秦山、通元、海宁黄湾等地都能听到。”
因澉浦常年干旱,为了镇压风水,祈祷丰年,保一方平安,杨梓便在禅悦寺内建造了六丈高的钟楼,上悬元代倭铜大钟一口,此铜钟为日本铸造,从海上运来,可以想见当时耗资之巨。据记载,大钟重斤,高2米余,内径1米余,壁厚20余厘米。双龙盘绕的钟钮,祥云如意图案的钟肩,流水花纹的钟腰,回形纹的钟边,波浪形的钟口,造型庄重,铸工精细,钟面还镌有密集的文字。
钟楼初建成时,楼一共分两层,高六丈,并不是袁老口中的三层。缘梯登楼,可以一览澉浦全景。在明成化、嘉靖、万历年间,钟楼几经重修改建,才增为三层,高十丈。清康熙、乾隆年间又多次修葺。可能建造者也不曾预料到,钟楼能成为当地一景。在明代更是辟钟楼为“禅悦钟声”,列“澉川八景”之一,与苏州寒山寺钟声相媲美。
南北湖
它是我国唯一集山、海、湖为一体的风景区。一堤横卧,分湖南北,不深却曲折,其间有岛;湖的南端是海,闻名中外的钱江潮就在此形成,既能欣赏钱江潮源、石帆蜃气等奇景,也能海边拾趣;湖的四周山体连绵,松、竹、茶、橘……近翠远黛,簇拥一池碧水,可谓湖光山色,一片诗情画意。登山至鹰窠顶,将山海湖尽收眼底,农历十月初一,更可观东南奇景“日月并升”。它也是澉川八景圣地(云岫合璧、澉湖秋月、鹰窠晴雪、茶磨松风、孟泉瀑布、巫门渔笛、石帆蜃气、葫芦叠翠)。
山:云岫庵、谈仙石城、白云阁、鹰窠顶、金牛洞
湖:鲍公堤、白鹭洲、蝴蝶岛
海:钱江潮源(观看潮水的圣地)
人文:金九避难处、陈从周艺术馆、黄源藏书楼、西涧草堂。
在南北湖,到处可见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小亭子,每个亭子造型都不一样,因为它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沪上女演员胡蝶曾在此留下一亭,更有尊师亭等。
在南北湖,有6个相守:南湖/北湖,两湖相守。蝴蝶岛/白鹭洲,两岛相守。南木山/北木山,两山相守。东海/南北湖,湖海相守。太阳/月亮,日月相守。两情相守。
海盐腔
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唱腔,因其形成于海盐而得名。它是元代海盐澉浦人杨梓受戏曲音乐家贯云石启发,对当时流行的南北歌调加工而成的。这种柔美婉转的新唱腔由明代开始盛行,并成为南戏的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之首,逐步取代了在南方流行的北曲杂剧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海盐少年“往往得其家法,以能歌名于浙右”而名声大噪。据史料记载,当时“海盐戏文弟子”盛行一时,该腔流布地区后扩展到浙江乃至江西、山东和北京,对后来中国的昆山腔等各种声腔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滚灯
一般意义上的灯,或提、或挂、或抬、或稳稳当当地放着供人观赏。唯独澉浦的滚灯,却可以翻滚舞蹈,可以抛也可以掷,烛中的灯火始终不会灭,灯壳也不会因为抛掷积压而破碎。滚灯以江南出产的毛竹为制作材料,中间悬一个红绸小球,而演员则以武士装束,齐整威武,舞时以锣鼓伴奏,动作潇洒,竞技性强,广受群众的喜爱。
传统滚灯动作丰富而规范。传统滚灯共有9套27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名称。如“张飞跨马”、“王祥卧冰”、“开荷花”等等。它同时还有红心灯和黑心灯之分。这是尚武精神和滚灯技艺比武的具体体现。比武时,一般村坊出红心灯,只有自恃武功最好的村坊才出黑心灯。只要出现黑心灯,出红心灯的村坊就可与他们比武。最后,强者抢走黑心灯。
很幸运的是在澉浦看到了这个特色的灯,造型和玩法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八大碗
对于澉浦人来说,他们总是有太多的老记忆值得去细细品味。或许是经历了数百年风霜雨雪,藤蔓爬满墙头的巍巍老城墙,或许是素有“禅悦钟声出海城,紫烟苍霭晓冥冥”的澉浦坐标老钟楼,也或许是让人寻寻觅觅、千般滋味在心头的澉浦八大碗……
其实,澉浦的八大碗,最早要追溯到元代杨梓60大寿时的宴请,杨家子弟演出了八仙庆寿,杨家后厨整出了八大寿菜。之后,老百姓都觉得杨家的菜名吉祥,筹办红白喜事时也开始沿用起这八大碗。流传至今,也衍生出几个不同版本,但其中东坡肉、红烧羊肉、红烧鱼、白鸡、韭芽肉皮、高汤笋干为八大碗中所统一
两冷盆:
1、长生果。即花生,寓意长生不老。
2、白斩鸡。“鸡”寓意机会常在,蘸酱油后就是锦袍加身。杨家是官宦世家,宋代到元代世世高官。
三大菜:
1、富贵一方。即敦脯肉,敦脯肉是方的,杨家又富甲两浙,所以这菜名能反映出杨家的经济地位。
2、年年红余。即红烧鱼,杨梓是万户侯,杨梓的父亲是管着宁波、澉浦、松江三大海关的司令,杨家有船队航海做生意,又有地方盐税收入,财富如钱江潮水滚滚不断。
3、扬誉四海。即红烧羊肉芋艿,“扬、誉”是“羊、芋”的谐音,杨梓曾经以宣慰副使出使爪哇招抚成功,功劳不小。
三热炒:
1、久披皇恩。即韭黄炒肉皮,“久、披”是“韭、皮”的谐音,杨梓的祖父杨春、父亲杨发都受皇封,这个菜是为杨梓先人歌功颂德。
2、运筹帷幄。即肉丝炒大蒜,“蒜”就是“算计、谋略、智慧”,“大蒜”就是“大谋略”,意思是聪明能干会办大事。
3、小炒。即老笋干丝,“笋”是“孙”的谐音,桌上有笋就是子孙绵延不断的意思。
在老百姓的眼里,二、四、六、八是喜数,“八”是大喜,杨家宴席用八菜,老百姓办宴席也跟着用八菜,杨家的菜名很吉祥,又是好口彩,有条件的人家在宴席上也开始使用这八菜。后来这八菜代代相传成了定例,不再改变,就称为“八大碗”。
早烧
澉浦早烧也是当地人推荐我的一个必做项目,于是起了一个早,去澉浦老街尝试一番。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不大会到装潢考究的饭店里去享受的,而是去小吃店或羊肉专卖店。所渭羊肉专卖店就是专门经营羊肉的熟食小店。店内放置几张方板台,几条简陋的长板凳。最使人感到好奇的是一只硕大的铁镬子里盛满羊肉,文火不停地从早到晚烧着,因此,铁镬子里的羊肉却始终发出“卜兹卜兹”的声响,泛着泡,冒着热气。食者大都爱喝烧酒,一般不会太多,二三两就够了,再加一块半斤左右的红烧羊肉,翘起二郎腿一边喝着酒,一边海阔天空的“讲白嚼”。喝完酒,羊肉也就差不多吃光了。
江南中秋,月光弄情。柔情似水的月光洒在小巷石板上,巷道或阴暗各半虚实难揣,或明晃晃地伸向深处,或看似尽头实乃曲径生幽……秋风柔中含着一丝清凉,蹒跚地穿巷而过,明明感觉到脸脥被拂了一下,想拉住风却无奈拉不了,小巷似乎是一位矝持的少妇,躲在僻静的庭院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只有在这个城镇住久了,和她朝夕相处,才有机会看见她,认识她,感受那娴淑贞静的风韵。
感谢:易龙和灯火阑珊处
更多资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xx/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