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1分钟
在国内疫情、经济双双亮红灯的情况下,印度在外交、军事上却高举高打,尤其在中印边境上“出尔反尔”“先发制人”,挑战中方的底线。环球时报8月31日报道,我国西部战区发表声明称,印度军队在班公湖南岸再次非法越线占控,这是在公然挑衅我国,并严重破坏了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表示,印方此举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严重破坏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我们严正要求印方,立即撤回非法越线占控兵力,严格管控和约束一线部队,切实遵守承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班公湖南岸中印对峙形势图
中方这次用了“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等词,表明事态非常严重,已经触碰到中方的领土红线。《环球时报》的社评则强硬表态:“对印方的机会主义表现必须强硬回击”,“在印方鲁莽冲击我方底线时,我方决不能手软,该动手时就要动手,而且要确保战之能胜,要让每一场爆发的冲突都成为印方的一个教训”。与《环球时报》的社评一样,大多数媒体的分析认为,印度这次蓄意在班公湖地区挑事,有转移国内注意力的意图。从印度国内形势来看,有一定道理,但这显然不是印度的战略意图。面对中方稳定边境形势的需要,印度一再制造冲突,不断挑衅,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据印度卫生部门的数据,截至4日凌晨,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万例,位居全球第三。由于印度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及控制不力,疫情正在向农村地区迅速蔓延。新德里电视台警告称,印度将成为全球新的疫情中心。有专家预测,印度的疫情将在约一周内超过巴西,在大概两个月内超过美国。印度疫情失控的同时,经济断崖式下跌。印度中央统计局8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二季度印度经济大幅下滑23.9%。这是印度从年开始发布相关数据以来最严重的季度经济收缩,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和封锁措施影响,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停摆,经济遭受重创。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迅速,表现亮眼,但印度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质疑印度经济数据的真实性,认为印度总理莫迪操纵了年至年的GDP数据。莫迪上台后,印度国家统计局几次调整与经济产出有关的数据,每次都引发了从政界到学界的争议。印度财政部前首席经济顾问苏布拉玛尼安认为印度经济增长率在年-年间被高估了2.5个百分点,让自信心爆棚的印度官员格外难受。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样,印度在突飞猛进的同时积累了庞大的美元债务,陷入了美元债务陷阱。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截止去年底,该国公共债务增加到了1.17万亿美元,占外储的%,这就意味着当低外储遇到高外债时,使得该国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对此,经济学家们对印度发出警告和提醒,美元的债务陷阱将会导致外储薄弱,结构性赤字和通胀高企的经济市场一夜之间陷入困境。此外,印度经济一直依赖粗放式的出口加工业,不注重结构调整,也使其抗风险能力不足。据IMF在年1月发布的报告,印度是所有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印度经济在年一般政府债务已经激升至占GDP的68.1%,为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印度经济随时可能爆发债务危机,从而衰退回原形。年印度经济总量达到2.94万亿美元,超过英、法,位居世界第五,印度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不过,以亲商形象示人的莫迪却难以标榜自己的“莫迪经济学”,因为他的内阁和经济专家们都清楚,印度经济早已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年以来,印度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速放缓至5.6%;年第一季度5.7%,第二季度5.2%,第三季度4.4%,第四季度4.1%……▲印度-年分季度GDP增长率因此,当新冠疫情冲击到印度时,那已不是压倒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一头骆驼了,以至于印度当局称,“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应对病毒,那么我们的国家经济将至少倒退25年。”可见,印度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尚未到来,这让莫迪政府的压力前所未有。因此可以认为,边境冲突升级对莫迪缓解国内压力具有相当作用。除了转移国内注意力之外,强化边境紧张形势,与中国矛盾升级,还可以火中取栗。一方面,借边境冲突抵制中国产品,取悦国内民族主义者,同时为国内产业创造机会。9月2日,印度政府再度扩大对中国App的禁令,宣布禁用款中国App。封禁中国App之后,就可为印度IT业者提供相应的机会。另一方面,借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产业链重组的机会,拼命挖中国的墙角,吸引在华的外资转移到印度。在“世范区”4月15日创号文章《美国不玩了!全球化休克和中国3年窗口期…》中,我们曾指出:全球产业链从年已经开始第五次产业转移,从中国逐步向印度、东南亚等国转移。不过,年前外资撤离中国,还是基于成本考虑,因此很少有产业链整体外迁的情况,但是年以来则是基于安全考虑不断撤离,而且是产业链整体转移。新冠疫情的爆发使跨国巨头们对中国供应链的安全性更加担忧,转移撤离也就摆上了桌面。印度看准机会,在今年4月宣布斥资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划出数十万公顷廉价土地,出台三项计划——包括电子制造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电子元器件及半导体制造的推动计划和电子制造集群计划,以吸引国际巨头到印度建设生产线。事实上,苹果等公司早已转移部分供应链到印度。苹果公司今年新推出的iPhoneSE2已经在印度班加罗尔生产,以供应印度国内的订单,代工企业是中国台湾的纬创。除了纬创,苹果另一大供应商富士康也在向印度发力,现在在印度组装iPhone11和iPhoneXR机型。据媒体报道,富士康计划投资高达10亿美元扩大其印度业务。▲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
日本对印度的兴趣更大。据印度《经济时报》(EconomicTimes)8月19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最近与印度政府相关单位接触,邀请印度参加希望在今年11月启动的三边供应链复苏倡议(trilateralSupplyChainResilienceInitiative,SCRI),以图取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以日本的技术、资金,加上印度的劳动力和庞大市场,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组合。由此可见,尽管印度国内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但是在外部环境却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形势——一是经济上在全球市场和产业链的地位上升,是全球资金青睐的洼地;二是地缘政治中地位上升,欧美俄日都有所求;三是在新冠疫情中塑造最大受害者形象,收获国际社会的同情分,使自己处于道德上的有利地位。而这些对印度有利的外部形势,恰好是对中方的不利形势,更何况中方在台海、南海上被掣肘,印度或许认为现在是自己放手一搏的最好机会。从印度的角度来看,这是他们的一个战略机遇窗口期。如果要在历史上找个相似的例子,就和我们四十年前所碰上的战略机遇期差不多。对于印度来说,碰上如此大的战略机遇窗口,自然不能错过,也不能小打小闹,而是要玩票大的,才对得起这个“战略机遇”。因此,对印度在边境上的不断挑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简单认为印度就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要注意印度的战略图谋。这个图谋显然不是为了实际控制线上来电什么动作,他们也清楚地知道中方的领土底线,也知道双方领土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不是要在经贸谈判中获取什么利益,现在双方的经贸格局本来也不大。那么,印度到底在谋个啥呢?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大国地位,尤其是得到欧美认可的在国际政治经济牌桌上的话事能力。一个最主要的诉求就是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印度媒体9月2日报道称,当地时间9月1日,印度与巴西、德国和日本再次联合向安理会提交申请,呼吁加快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进程,虽未谈及要求让自己成为常任理事国,但是却重点谈及了非洲国家要求联合国改革的问题,试图通过联合国改革问题来扩大现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格局。图谋入常的野心呼之欲出。据称,该申请已获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四个(美俄英法)支持,因此现在对中方的压力可想而知。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秩序正面临根本性的冲击和调整,在英国脱欧、美国“退群”、中美对抗的形势下,调整速度大为加快,如果现在的联合国不改革,就会有一个新的体系来承担这个使命,填补国际政治中的空档。印度知道自己的机遇就在眼前,认为自己现在的冒险是值得的。所以,在今年持续不断的边境冲突中,印度不但底气十足,而且非常蛮横。8月24日,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双方对实控线的理解不同,所以会发生沿实控线的越界行为。但他不无暗示地强调,如果两军对话及外交谈判失败,那么军事选项就摆到桌面上。印媒表示,这是军方现役高层首次公开谈及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界危机的可能。另外据《参考消息》援引外电报道,印度海军日前将一艘军舰派往南海。这艘舷号不明的印度军舰与美国海军舰艇通过加密通信系统在该地区保持联系。印度军方不掩饰自己在南海的行动,印度政府高层消息人士对记者称:“我们在南海部署了一艘前线军舰,中国一直反对和抱怨印度军舰在南海的存在。”印方威胁用军事手段,更多是一种心理施压。因为对于双方来说,在班公湖地区的军事行动都面临高寒气候与恶劣的交通补给条件。因此,中印边界的对峙很可能常态化,就像年洞朗冲突中长达2个月的对峙。因此,中印之间形势虽然很紧张,但暂时看不到要真干的地步,只是现在,我们要小心翼翼趟过这个敏感期。印度,这个紧邻中国的人口大国,未来十年二十年将迅速崛起,将是中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是中国未来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出品
示范区研究小组
编辑
林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世范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抄袭。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区申请并获得授权。—END—“中美金融大PK”专辑↓↓↓《美国战略攻势“第一枪”,A股怎么办?》《中美金融战悄然开打,美国会放“核弹”吗?》《美国不玩了!全球化休克和中国3年窗口期…》《DC/EP之父周小川和国际货币的一盘大棋》《谁捡走了香港的“皇冠”?》《多空对决香港!美国做空,谁在做多?》《真正的危机不是香港,是人民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