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玉吊钟 > 玉吊钟物种 > 正文 > 正文

伤寒悬解四逆汤与附子的应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6/16 17:36:20

太阴三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不差,身体疼痛,当温其里,宜四逆汤。

1 发热头痛,是为太阳表证,其脉当浮,而脉反沉,不差,确实脉沉,沉为在里,虽身体疼痛,表证未解,然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当先”是为一定之理。脉沉在里,病在太阴,则以里为主。

2 当浮反沉,知已入脏,脉沉为里,在治其表,是为逆治。一旦脉沉入脏,此与三阳外感先解表,则有区别,病在三阴,则以里为主,先保中气(阳气),见里则知表。脉沉为在里,是为阴盛之脉。对比本条脉沉当温其里,是一定之理,此句话通用于三阴之病。(病在三阳,先解表为主,病在太阴,则先温里为主,对比则知,三阳为经,三阴为脏)

3 脉法三十二,页,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沉为在里,肾肝之脉俱沉,三阴之脉皆沉。

论;研究一下附子;

  附子,温脾肾之阳,退三阴之邪。附子温阳,治三阴之病,为第一要药。其功多大,其争议就有多大,因普通人不懂医理,又不懂药性也,只听传说中毒死人,人人畏之,医家用药,也是尽量避之。无知自用者,又确受其药害。此处必须说明一下,是药害还是人过,不能冤望救命良药,必当细研细论。

四逆汤,白通汤,茯苓四逆汤,附子标注,俱是生用,

附子泻心汤,真武汤,附子汤,附子标注,俱是炮用,

  四逆汤是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小火煮大约60分钟以上,约等于240克,分温在服(两次或三次),一次约80到120克,说明控制饮量是可以放心大胆用的。

  干姜附子汤和白通汤三升取一升,小火煮也得60分钟以上,取200克,两次分服,一次约100克。

  茯苓四逆汤是五升取二升,也得煮一个小时以上,二升400克服七合140克,观此三方也是说明控制服用量和煮药时间,可以放心大胆的用生附子。

  现代没人敢这么用了,李老也是用的炮附子加大剂量用之,偶尔用生附子。余的计量,一升等于200克,一合20克,可以多加水,多煮一会,注意以开锅计时,先煮一小时,生附子是可以用的。淡附子又炮制太过,且药价贵。现在中药的管理太严,生附子片都买不到,禁止人生产,禁止人买卖,就这么一刀切,都是虚火泡沫。

  现代有研究,生附子含有乌头碱,十五克即可毒死一头牛,又研究得到,生附子久煮一个小时,其毒乌头碱成分即消失,且仲景也有生用,此理可依,余自用也皆用生附子,且生附子价格便宜,又仿李可老中医渐加,未见有毒害。附子温阳燥土以退阴邪,为第一要药,药力大猛,现代人畏其毒。现实若余开方,也用炮品,有马虎的患者,但余马虎不起。不得不用炮,现代多用淡附子,其炮之太过,尝之毫无辛辣,难堪大用,不得不大剂量用之,大剂用之乃违法之事(花费还大),谁敢违法。医者,不能自保,谈何治病,只能规矩做事。以前还有附子中毒的报导,现在没有了,正好也说明了,中医被束缚的事实,科学化的今天,中医西化严重,中医的概念完全变了。中药有毒之论,让中药蒙冤,附子细辛半夏,都是药中大将,废其武功,何能治病,言其有毒,因噎废食,何谈复兴中医。中医的现实更是惨不忍睹。在看着中医挺火,其实都是虚火,不深刻的学习仲景,研究仲景的精髓,复兴中医,就是空话。

附一例附子中毒案;一女四肢冰凉浑身发冷,一医为其疏方,方中有6克淡附子,吃后无效,教渐加一点,此女渐加到60克,还是无效,遂大胆猛加一倍至120克,药后则觉不适,浑身难受,舌麻不语,知药量大不受,急叫家属煎煮药商给的备用解毒甘草绿豆汤,饮之方安。后来药商言真危险,患者言附子真毒。余一亲友,用45克淡附子,教煮四杯四服,结果马虎煮成两杯两服,若不是炮制后的附子,或不受附子药力,岂不坏事。

附;李可老中医附子中毒急救方

生甘草克,蜂蜜克,防风50克,黑小豆50克,生大黄30克,送服生绿豆粉50克。摘《李可老中医治验集》,此方专给马虎的人备用的,药不对证,用不得法,误用附子,反言附子有毒,让附子背锅,中医背锅,附子无毒,其所谓的毒就其药性所在,懂用之法,治病之理,何来有毒之说,仲景选药,何毒之有,不懂理法,反言有毒,乃后人之误,非药之过,中医毁于中医。研究附子,发挥附子,还看李可老中医。

附;欲用毒药,先学解毒。转载《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四,解百药毒第二章

论曰;甘草解百药毒,此实如汤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芦毒,葱汤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浆饮讫即止。如此之事,其验如反掌,要使人皆知之,然人皆不肯学,诚可叹息。方称大豆汁解百药毒,余每试之,大悬绝不及甘草,又能加之为甘豆汤,其验尤奇。有人服玉壶丸治呕不能已,百药与之不止,蓝汁入口即定。如此之事,皆须知之,此则成规,更不须试练也。解毒方式中条例极多,若不指出一二,学者不可卒知,余方例尔。

乌头,天雄,附子毒;大豆汁,远志,防风,枣肉,饴糖。

半夏毒,生姜汁及煮干姜汁。

思论;附子汤剂可以用生的。小剂量渐加,单下先煎,比他药先煎60分钟则可,无毒无害。但若用制丸,其力甚大,若不炮用,毒性甚大,稍稍服之,舌即发麻,令人畏惧,误服多用,必中毒暴毙。现代用的淡附子,炮制太过,尝之也无舌麻辛辣,用之制丸,大剂多服也无舌麻,难堪大用(炮制太过,用之熬汤,若是多加,也浪费药材,故此药炮制,最有技术含量)。自已炮制附子,炮过了无效,炮轻了稍用即麻,不敢多用,且药是有配伍比例的,若因附子少服,其他的药也少服,剂量也是治病的关键,故附子炮制,当拿捏好火候与方法,不能糊涂着用。

  本条转载《千金》,有一句话,让我联想到黄元御理论,为什么没有流传开来,“然人皆不肯学,诚可叹息”,此就是黄元御理论,没有流传开来的根本原因。中医的流传,仍是各承家技,今天的中医主流,就是家技流传,中医却没落,核心原因,统一格式化,人皆不肯学。

附;附子文章一篇,扩展阅读,摘自《捍卫阳气不生病》纪念一代大医李可

  对于江油本地人来说,附子是药材,也是一种食材,附子在江油街上的店铺里就有出售。每年冬至,当地人都要用炮制过的附子炖羊肉吃,吃了之后整个冬季都不会觉的寒冷,但年轻人基本不吃,因为吃后容易流鼻血,这是因为青年人的身体本来就壮,抗不住附子那么猛的药力。这样将毒药当食材的风俗习惯,在江浙地区的人看来,实在不可思议。

国学大师南怀谨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这本书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抗战时到达四川后,遇见一位有名的中医,外号叫扶阳爷。这位扶阳爷家中常年不断地煮着一大锅附子汤,谁都可以喝上一碗。对于这一桩医案,内心常感不解。到峨眉山,才因庙中僧人喝附子汤而有所契悟。原来峨眉山中峰大坪寺的开山祖师,当年初建山上寺庙时,受过许多困苦,在他饥寒交迫时,常在山中采集乌头来吃,乌头也就是附子(母根)。后来山上众僧相沿成习,每年规定一日,全体僧人停食,只喝附子汤,以纪念开山祖师的艰苦奋斗。当大家喝附子汤的这日子来临时,附子早已入锅煮一昼夜多了。所以大家年年喝附子汤,但也没有死过一个人。于是我才恍然大悟;经过久煮的附子,可能毒性早已挥发殆尽,剩下的只是增加热能的成分。难怪扶阳爷家中的附子大锅汤,也是日夜不停地在沸腾着。”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性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附子乌头,根据现代检验结果,15克附子就可以毒死一头牛,牛啊,那玩意老大了,你说那老大的动物都能毒死,要是给人吃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用错了他能杀人,用对了,就是救人的仙丹。我用了几十年的附子,我开的方子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附子中毒的,反倒是参加过抢救附子乌头中毒的。而且他用的量很小很小,可是中毒了,这就说明用附子要把握当用不当用的问题,切忌片面地追求大量或是轻剂量,这是最关键的。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wz/8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玉吊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