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玉吊钟 > 玉吊钟价值 > 正文 > 正文

发人深省警惕教育中的黑寡妇现象兼论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4 20:22:38

这些年来我全职带我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8岁多,女儿6岁半),全职教儿子四年有余,半年前开始教女儿。在带孩子和教学期间接触了许多家长,发现了目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一般都是妈妈出头管孩子教育,爸爸缺席者众,当然,也有很多爸爸亲力亲为,抓方向,查进度,而就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妈妈出头居多。除了妈妈带孩子外,还有一些家庭是奶奶、姥姥管孩子学习,父母退居二线,老师总也见不到父母,尤其是爸爸。我与学校发出同样的疑问:爸爸去哪儿了?

孩子是父母的,不是奶奶、姥姥的,也不是妈妈一个人的。爸爸在教育中承担主体责任,爸爸是头,是主角,不是配角。在教育中必须看到父亲真心的付出,愿意担负教育责任,而母亲愿意甘居服从角色,若乾坤颠倒,教育没有正确的打开方式,孩子未来的教育就是个灾难。没有爸爸的亲自领导、妈妈密切配合的教育,这种现象我称之为教育中的黑寡妇现象。在教育中,爸爸缺位,或参与度不够,其实爸爸有意无意地将妈妈推至寡妇角色,妈妈成了教育中的寡妇,如果妈妈找不到头绪,摸黑前行,就是个黑寡妇,黑寡医院,很有可能将教育办成教育界的黑作坊。何以如此直白不讳?因为闷鼓就得重锤擂,亦如《老子·八十一章》所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爸爸去哪儿了?爸爸去上班了,爸爸在忙,爸爸在赚钱,爸爸在……不一而足。前几天我跟一个快车司机聊天,他说他儿子1岁半,他在家里待不住,没有耐心看孩子,把孩子交给奶奶,自己出来开快车散心。我说你错失了今生最重要的一次机会。什么机会?首先是建立亲子关系的机会。孩子5岁以后就上幼儿园了,有自己的学习生活及社交生活了,他之后只会离你越来越远,18岁以后你可能连他的人都找不到,见个面都不容易,别说你跟他说话了。现在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黄金时间,现在你不了解他,不跟他建立沟通渠道和对话基础,将来长大了你想跟他对话,从何说起呢?你现在认为最无聊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最值得去做的。看孩子的确很无聊,但是亲子关系就在这看似无聊的过程中形成的,无聊中有价值。我全职在家看了8年多孩子,深有体会。你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从中你了解了孩子,建立了亲密而信任的关系,将来便于与他沟通,你说什么他会好好听的。而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比如不陪孩子、将来没时间管孩子的学习而是外出拼命给孩子赚钱,这往往是最没有价值的,最不值得去做的,父子关系与钱哪个更重要?假如你倾力培养孩子,教给他生活的能力,也许他凭自己的能力买10套房,而你努力工作也许只能为他买1套房,你还欠他9套房。再说,你辛苦赚钱为他买来的房子,哪怕是宫殿,他坐享其成,得来太容易,未必珍惜,仔卖爷田不心疼。而他凭自己的能力奋斗来的,哪怕是茅草屋,风可进,雨可进,皇帝不可进,在他看来比你买的宫殿还宝贵。你为什么不这么想问题呢?为什么要本末倒置呢?当然,教育目的并非如此急功近利,我仅仅是举个例子。你错失了亲子关系这一课。这是其一。其二,你错失了学习人生、提升自己而跟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看孩子,孩子在成长,其实自己也在成长,不看孩子,自己没有成长,因为你能从孩子身上了解人,了解人生,也了解自己,通过看孩子,能激起一个人的爱心、怜悯心、耐心与毅力,学习踏实做人,亲力亲为,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耐心,失去爱心,懒得管,这个人会爱谁呢?会对谁有耐心和同情心呢?连自己的儿子都懒得服侍,他会服侍谁呢?他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说从来没有人给他这么说过。

因为爸爸不在家,或者爸爸在家,而心不在教育孩子上,教育责任往往落在妈妈身上了,妈妈几乎孤军奋战,成了名符其实的教育黑寡妇。之所以如此,往往与爸爸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对教育的误解有关。一旦为人父母,是真正的爸爸妈妈了,却不是真正的老师,老师是个行当,需要接受专门训练与指导,未经专业训练,一定或者不一定不是合格老师。爸爸辅导孩子功课,担负其教育主体责任,需要从爸爸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其动力是爱,动机是责任。凭着爱心与责任,好爸爸一定胜过好老师。

做一名真正的父亲是男人对神所能做到的最完美的描绘,因为这是神的最终启示。——叶光明牧师《为人之夫,为人之父》。

父亲的责任(摘自叶光明牧师《为人之夫,为人之父》):

第一:父亲是祭司。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哥林多前书11:3

神的秩序:父神—基督—丈夫—妻子

一位父亲可以为他的家人献祭的四个主要方面:

1、献上感恩的祭;

2、献上代祷;

3、为救恩开路;

4、为他的子女操练信心。

第二:父亲是先知。

1、父亲以身作则代表神。父亲向家人以身作则代表神。这是男人所能做的最像神的事。作为父亲,你慈爱、可亲、有怜悯、坚强吗?如果父亲做到了,孩子比较容易像神,否则,父亲苦毒、怨恨、挑剔,经常不在家,毫无责任心,则孩子的生命从一开始就会对神产生消极的概念。父爱有一种特质,即使对婴儿,父爱也能传递出一种力量、安全、重要感和安全感。而没有表达出的爱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2、父亲以教训代表神。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

你们(父亲)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留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申命记11:18

3、父子间双向交流。

父子间在轻松的非宗教场所交流,效果更好;不要仅仅是你跟他们谈话,而要让他们跟父亲谈心;你对孩子所说的最要紧的话,往往是在你最不经意间说出的。

4、在末后的日子拯救你的亲人。

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路加福音17:26

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希伯来书11:7

第三:父亲是君王。

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或作端端庄庄的使儿女顺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摩太前书3:4-5

教会由三部分人组成:牧师或牧者、执事或同工、会众或群羊。这与家庭中的三大要素相对应:

父亲:他有牧师或牧者的责任;

妻子:她有帮助丈夫的责任,正如执事或同工帮助牧师一样;

儿子:他们是会众或群羊。

因此,神在家中立下了组成合理教会的一切基本要素。不幸的是,今天许多教会中的男人并没有认真对待圣经的要求。

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约翰福音12:49-50

就连耶稣也顺服上帝。顺服是教导出来的,不是自然而然凭空而来。教导孩子顺服正是我们称为管教的事。

除了叶光明牧师上述之外,父亲还是孩子的朋友、仆人,小时候服侍他们,同时,至始至终也是孩子的朋友。

以上论述父亲的责任。下面论述父亲对教育的误解,尤其是对母语教育的偏见。

父亲往往以自己忙碌或其它原因为由而将孩子的教育交给了学校、老人、妈妈,这是父亲责任的缺失,也是其教育误区。而有些父亲非常重视英语学习,忽视汉语学习。高看外教,无礼汉师。这是另一种误区,让人疑惑不解。

为什么轻视中文学习成为一时流弊而大行其道?我们的母语怎么啦?其实在信仰与教养缺失的当今我们尤其要学好母语。

加尔文三则:

1:“灵命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最重要的表现是祷告。”

2:“一个好的牧者应当是一位学者”;

3。“当我们阅读世俗作者所写的东西时,仍见到令人钦佩的真理的亮光。这提醒我们,虽然人类理性已经大大偏离、扭曲了原初的纯正,但仍然有来自其创造者的奇妙恩赐。”

普遍的真理若不能在谬误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怎么能称自己是普遍的呢?属灵的人若不能在属世的事物中看见灵光,怎么能说他拥有属灵的眼光呢?神的仆人若不能在全世界看到神的权能,怎么能说他是跟从神呢?神学家若不能在世俗作品中读出上帝的亮光,怎么能说他是加尔文的学生呢?第三点发今人之深省。——远志明

不学我们的母语汉语,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一些白人牧师、洋传道、洋牧师及个别海归传道人的骨子里普遍有种强烈的西方文化优越感,他们认为孩子的未来在西方、在洋文不在中国更不在中文!他们居高临下无知地俯视中国文化,刻意无视,说到底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屑与无知。洋人轻蔑中国文化情有可原,为什么中国人到了国外住过几年之后回来自己的国家却数宗忘典、崇洋媚外呢?甚至没出过国的基督徒也有此心理?中国文化怎么啦?何以遭此白眼?答案是他们把体制落后等同于文化落后了。我们目前的现状是体制落后(有人并不这样认为)不是文化落后,但是因为体制的落后也让这些人误以为我们的文化也落后了,其实我们的文化没有落后!他们看不起体制,顺便也就看不起我们的文化了,这就是他们的病症所在。

有个年轻牧者说中国文化就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就是偶像崇拜,因此在教会公然号召家长不要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先不说他说的对不对(当然不对了),仅这种对待文化的态度、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妄加论断就与严谨、谦卑、敏而好学的治学精神背道而驰,非良牧所为。真是无知者无畏,什么都敢说。反推论,一个中国人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刻意摒弃乃至嗤之以鼻,就好像一个西方人刻意摒弃古希腊、古罗马、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作品一样,而这个西方人又根植其中。文化不仅仅是有形文字,还包括民间影响,你学与不学,文化就在你的血液里,根植在你脑子里,你说普通话、写汉字就是中国人,就是在运用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仅仅是更加系统深化、常态化、规范化。中国文化里有偶像,以古希腊、古罗马为根基之一的西方所有古典文化无不有偶像。如果愿意,《圣经》处处有偶像,因为人若不信神就会制造偶像。加尔文说,良牧必学者。加尔文本人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异常谙熟,否则他不可能写出《基督教要义》,没有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就没有加尔文及其《基督教要义》,他并没有因为学习带有严重偶像崇拜和人文主义倾向的文化而变成无神论者。陆游告诉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个人想真正了解圣经,其功夫在圣经之外,并不在圣经里面,仅仅读圣经不会全读懂的,读懂圣经的钥匙与工具在文化里,当然,也更在于圣灵的指引,但是圣经首先是一本书,需要一定阅读理解能力,否则连字都不认识。和合本圣经的中文翻译者如果不熟读四书五经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合本,以今天人们的语文水平能翻译出和合本圣经吗?没有四书五经就没有和合本圣经,圣经很多名词来自四书五经、先秦典籍,如上帝、士师、道等等。看不起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化就是看不起你手中的和合本及其它版本中文圣经;看不起中国文化就是看不起上帝在对人类历史的创造中恩典给中国的特有文化,就是看不起上帝的护理和保守,就是刻意让自己变得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

学习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丰富而准确地表达,其次是提供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写作,提高讲道水平。要为讲道而读书。一个真正的良牧应该学富五库,虚怀若谷,具有学者涵养和风度。把自己仅仅禁囿于基督教语境里孤芳自赏实乃井底之蛙徒见上帝片瓦之光。其结果是既不非常了解圣经真意,因为阅读理解受限,表达捉肩见肘,何以真了解并准确表达圣经?更不了解特地文化里特定受众人群对福传的影响与反应,及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沟通方式。

不单牧者,对于普通基督徒也是如此。基督徒的见证根基就是生活,脱离生活妄谈信仰是纸上谈兵,而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生。脱离文化就是象牙塔里的绣花信仰,无本之源。因此,一定要我们的孩子学好中国文化,就是到了西方社会,文化里的偶像崇拜如影随形,因为这个世界握在撒旦手中。不要高抬中国文化,更不要不懂装懂拾人牙慧,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误导视听,让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化回归本位,在福传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万事互相效力,让爱神的人得益处。中国人刻意矫情地离开自己的文化就像执拗地拎起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愚不可及,典型的文化反智,缺失起码的文化常识,不足道哉。

今天,中国文化成为我们珍贵的财富,还是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包袱?是营养丰富的美味,还是食之无味的鸡肋?或者是无法啃食的硬骨头干脆放弃。基督徒家长尤其要思考这个问题。中国文化是一座金矿,愿我们都是淘金高手,挖掘真金,不要无功而返,或者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一个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远志明先生在前文略有论述。唐朝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中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知之甚少,这样的人跟穿了衣服的一匹马或一头牛没什么区别,衣冠禽兽。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以此形容其愚昧无知。不知古就不识今,今由古自,古乃今身。学习文化、博古通今乃至于复兴文化就是复兴教养与德性。基督徒概莫能外。基督徒不能只谈信仰,不谈教养,有信仰必然有教养,无教养何来信仰?现代教会不谈德行与教养,不谈礼貌与待人接物的规矩。在信仰与教养缺失的时代,基督徒要做光做盐做见证,跟随基督,效法基督,同时也要好好学文化,守规矩,懂礼节,有教养。

当年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教授叫皮名举,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读中国历史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读西洋历史不知道中国的落后。”就是说,你感到它非常伟大,非常热爱它,但你必须承认,它在很多地方确实落后了。他说这话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但是这个话我觉得什么时候都适用。——资中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古通“企”,踮起)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jí同“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结论: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现实教育状况: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错过了与孩子亲子的时间,你将永远失去孩子,别指望孩子长大成为你的朋友,他们只会离你越来越远。解决问题的钥匙在爸爸手里,只有爸爸能消除教育中的黑寡妇现象。父亲当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了神的国,为了子女的未来,当奋力前行。正如叶光明牧师在《为人之夫,为人之父》所言:“做一名真正的父亲是男人对神所能做到的最完美的描绘,因为这是神的最终启示。”

龍樹

謝謝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diaozhonga.com/ydzjz/8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玉吊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