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走过了70多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果从年算起,也走过了67年。而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那么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这个问题确实也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了。
过去我们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是包括了社会主义这个阶段的。只是那个时候的讲述这个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讲苏联的。当然,当时这部分内容对于今天的研究也不是没有价值,但肯定是不够用的了。因此,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似乎已经是很多人都认为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架,可能有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这个课题,也可能已经有学者在动手做这件事情了。只是现在还没有看到已经拿出来的成果,所以并不了解这个工作进行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了。
在我看来,要想一下子拿出一个完整和成熟的东西来,恐怕还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这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的工作,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不太完善再到逐渐完善的过程。而且每个有想法的学者,考虑的角度也可能都不一样。将来到底哪一个拿出来的理论能够得到更多人们的认可,估计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马克思的《资本论》使用了一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做法。《资本论》的构架既是从一个逻辑起点出发,但这又与人类经济发展历史的状态基本吻合。我们可能做不到像马克思那么天才的工作,但我们也要看到,马克思是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来写作的。我们虽然希望不一定用到那么长的时间,因为这一个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需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尽快拿出来一个或几个版本,但即使如此,那也肯定要花费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虽然我们希望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做这项工作,但最初的设想还是以历史的脉络为主。逻辑的联系还需要从历史的联系中加以提炼。
下面不妨做一个大致框架的描述。
对于新中国来说,第一个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活动就是实现土地改革。在三座大山被推翻之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被克服掉,而要调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首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实现了民主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即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除了让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所有权之外,更是让广大农民看到他们未来生活在不断改善的希望。
农村的土地改革,使农村土地归农民所有,而城市里的土地一开始就收归国有。这就是说,在城市里,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这里没有私有土地的所有权关系。这为后来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设施、进行房屋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也为后来,在改革开放之后,有可能实行土地金融政策奠定了非常坚实有力的基础。
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国家没收的官僚资产阶级的企业以及相关财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中国人民民主政权最早的国有经济。这个时候,国有经济在全国经济体量中所占有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但是,国有经济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和远大的。
在到年的三年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准备阶段。在这个时期,又叫做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采取的是扶植和鼓励的政策。这种政策对于当时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城市经济,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在 中,中国深切感受到中国工业化的落后,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非常不利的软肋。因此,中国要实现工业化成为一个非常需要紧迫解决的任务。因此,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是一个暂时的过渡阶段。中国必须也必然要从新民主主义时期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必须全面展开。
然而,中国的工业基础实在太薄弱了,在这样的情况,单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很难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初步建设成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因此,在这个时候,苏联的援助就成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条件。
应该说,在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像苏联这样全面帮助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事例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苏联即使对于东欧各国,也没有这样做过。但是对于中国,苏联确实尽了自己很大的力量来帮助中国建设自己的工业化体系,而且这个工业化体系也是相当完备的。
苏联援助中所提供的技术、装备、专家等因素,都不是无偿的。虽然苏联提供了大量的贷款,但这些贷款最终也是偿还的。中国自身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只能用农产品的出口来偿还苏联的贷款。这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要由中国的农业来提供资金的。但因为中国农业也很落后,生产效率不高,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农业与中国的农民负担是相当沉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工业化过程,离不开中国农业与中国农民的极大付出。
在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农业有过一段平衡的发展。但中国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水旱灾害一直威胁着中国农业的生产。而个体劳动的农民,靠一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对抗这样的自然灾害。同时,在土地改革之后,由于各个农户的劳动力数量不同。人口多少的不同,以及有的农户出现劳动力患病的情况,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在中国农村,就显现出贫穷差距的分化来。贫穷的农户不得不把土地改革中分得的土地卖给相对富裕的农户,这样中国农村的土地出现了向少数农户集中的趋势。
一些基层政府的党组织和农村的共产党员,看到这种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的情况,认为这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他们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就积极组织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帮助贫穷的农户度过难关,实现共同富裕。
这种早期的农村互助合作运动,既有农村基础党员自发的动机,也有基层政府党组织的引导。在党的组织与优秀党员的带领之下,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开展了起来。(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